《高原氣象》作為一本環境領域的學術期刊,投稿難度一般,但仍需要作者具備一定的學術實力。具體詳情需結合期刊定位、審稿流程以及投稿者的研究質量綜合評估。以下是詳細分析:
了解期刊信息:
《高原氣象》期刊創刊于1982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主辦的環境類雙月刊。該雜志以中文出版,擁有國內刊號:CN 62-1061/P及國際刊號:ISSN 1000-0534。旨在成為環境領域的先鋒,及時反映環境改革與發展的最新成果,深入探索環境規律,助力環境事業的繁榮。通過高質量的論文和研究成果,為環境工作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環境創新與進步。
期刊級別與定位:
《高原氣象》 期刊被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數據庫收錄。獲得了Caj-cd規范獲獎期刊、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科雙效期刊、中國精品科技期刊、RCCSE學術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中國百種杰出學術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等榮譽。主要欄目:論文、短論、研究簡報、學術論文、經驗交流、綜合評述、相關學術會議報道等,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該期刊的讀者群體主要是環境工作者、環境研究者、環境政策制定者以及對環境領域感興趣的讀者。
投稿須知:
(一)來稿或其主要內容必須未在任何其他公開出版物發表過,不存在任何違反學術規范情形,不存在知識產權爭議。中文以外的其他語言的翻譯稿需同時提交附原文,并附作者或出版者的翻譯書面授權許可,文責自負。
(二)作者署名應限于主要參加者,一般不宜超過6名。作者單位應使用標準全稱,并注明所在省份、城市和郵編。
(三)論文標題要精練,一般不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四)本類注釋是對論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或者各種不宜列人參考文獻的引文,如檔案資料、內部資料,轉引類文獻。
(五)如有同篇文章引用的重復出現,寫“同[*]。”或“同[*],頁碼。”
發表周期:
采用三審制(初審、復審、終審),《高原氣象》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如果超過預計的審稿時間仍未收到回復,可以主動聯系編輯部詢問進度,若想縮短周期,流程協助可咨詢在線客服。
投稿建議:
投稿《高原氣象》期刊需注重選題創新性與格式規范性。建議投稿前充分研讀近期刊發文章,并嚴格遵循雜志社要求,對于具備一定學術實力的作者來說,是一個相對好投且發表周期較短的期刊選擇。
高原氣象發表范例
-
地基微波輻射計資料在對流云降水前的變化特征初探
作者:張秋晨; 王俊; 李雪
-
基于ERA-Interim的中國云水量時空分布和變化趨勢
作者:劉菊菊; 游慶龍; 周毓荃; 馬茜蓉; 蔡淼
-
高原橫切變線上的波動及其與低渦的可能聯系
作者:杜梅; 李國平; 丁晨晨
-
一例伴隨西南渦的入海高原渦持續活動成因分析
作者:肖玉華; 郁淑華; 高文良; 肖遞祥; 肖紅茹; 師銳
-
一次冷性停滯型西南低渦結構的演變特征
作者:陳貴川; 諶蕓; 王曉芳; 朱巖; 李強; 張勇
-
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熱力差異對東亞季風的影響
作者:許田田; 范廣洲; 張永莉; 賴欣; 王炳赟
-
兩類春季極端低溫的年代際特征與歐亞環流異常關系對比
作者:徐瑋平; 張杰; 陳志恒
-
臺風殘渦北上引發東北地區北部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作者:任麗; 趙玲; 馬國忠; 林嘉楠
-
山東半島東海岸一次臺風暴雨的成因研究
作者:劉奕辰; 周偉燦; 常煜; 曲學斌
-
2017年山東雨季首場暖區暴雨的特征分析
作者:張芹; 王洪明; 張秀珍; 袁靜; 王善芳; 周樹華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