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fā),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fā)表云整理的11篇接兵家訪總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fā)。
主動脈夾層(aortic dissection,AD)為各種原因造成的主動脈壁內膜破裂,由于血液流體力學的壓力沿內膜與中外層之間層面縱行剝離而形成的壁內血腫,又稱為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或主動脈剝離癥。主動脈腔內隔絕術具有安全性高,療效顯著等優(yōu)點,可顯著改善AD病人預后[1]。現(xiàn)總結我科20患者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2006年12月至2008年10月于我科住院接受主動脈夾層腔內隔絕術的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齡58±10歲。其中18例表現(xiàn)為血壓升高,2例血壓降低,均呈不同程度的胸前或后背的撕裂樣或刀割樣疼痛。
1.2手術方法:患者取平臥位,局部麻醉,穿刺左側橈動脈,用豬尾導管行主動脈造影,定標確認破口位置。切開股動脈,放入攜帶支架的輸送器,X線透視下將支架定位在瘤腔恰當位置上,釋放支架。造影觀察支架釋放后破口封閉情況,左鎖骨下動脈是否受影響及有無內漏等,修復股動脈,安返病房。
1.3治療結果:20例患者介入手術均成功,無內漏等手術并發(fā)癥。1例患者因原發(fā)性腎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生存良好。
2術前護理
2.1心理護理:主動脈夾層多以突發(fā)的胸背部撕裂樣劇烈疼痛為首發(fā)癥狀,往往給患者造成煩躁、恐懼和焦慮等心理變化,結果可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及血漿兒茶酚胺水平升高,全身血管收縮,致使血壓進一步升高,加重病情。所以,應對其進行必要的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導。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此病的病因、治療方法、各項檢查的意義及支架介入治療的可靠療效和安全性,指導患者進行自我放松, 緩解緊張情緒,減輕患者的顧慮,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因此,在術前合理藥物治療的同時,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變化,及時評估患者的應激反應和情緒狀態(tài),并確定相適應的心理護理對策[2]。
2.2生命體征的觀察與護理:嚴密的進行心電監(jiān)測,加強生命體征的觀察,尤其是血壓和心率。因過高的血壓和過快的心率可加重主動脈內膜的撕裂,使病情進一步惡化。控制血壓遵醫(yī)囑首選硝普鈉微量注射泵持續(xù)靜脈泵入,控制收縮壓在90-110mmHg左右[3],但應注意硝普鈉需與硝酸甘油或烏拉地爾等藥物交替使用,防止長時間使用硝普鈉導致的氰化物中毒。并給予β受體阻滯劑控制心室率,鎮(zhèn)靜、止痛等藥物的應用亦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在監(jiān)測血壓的同時,還應觀察病人四肢動脈搏動情況,有無頭暈、頭痛、尿量變化等臨床癥狀,有助于判斷夾層動脈瘤的累及范圍。
2.3術前準備: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避免轉變和咳嗽、打噴嚏、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壓的活動。
1.1 供試藥劑
供試藥劑為抑快凈、銀法利、霜曲嗎、霜疫?烯嗎、烯酰?錳鋅、王銅?霜脲氰、氟啶胺、甲霜?霜霉威8種,以噴清水為對照。
1.2 試驗方法
試驗采取隨機排列,重復3次,小區(qū)面積20m2,行長6.67m,寬3m,5行區(qū),行距0.60m,株距0.33m,每行20株,每小區(qū)100株。
1.3試驗田基本情況
試驗地為黑壚土,肥力一致,地勢平坦,海拔1950m,前茬作物種植小麥。
1.4 田間管理情況
播前4月8日機耕1次,4月19日施底肥1次(優(yōu)質農家肥4000kg,尿素20kg,磷肥50kg),4月20日播種。在整個生育期中耕除草1次,培土1次,追肥1次(667m2追施尿素10kg),7月27日開始至8月20日對該試驗進行了3次噴藥,田間管理措施一致,收獲前一天割蔓,9月30日收獲,各小區(qū)單收計實產。定點選20株進行田間調查和室內考種,測量株高,記載生育狀況、主莖數,觀察繁茂性、結果性、晚疫病發(fā)病情況、結薯習性,計算商品薯率、單株薯數、單株產量、平均薯重等。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
供試藥劑產量在2016.80~3305.70kg/667m2之間,產量最高的是抑快凈,為3305.70kg/667m2,較對照噴清水產量2016.80kg/667m2,增產1288.90kg/667m2,增產63.90%,產量最低的是對照噴清水,為2016.80kg
/667m2。(見表1)
2.2 晚疫病
今年馬鈴薯出苗以后的生育期間降水量充足,植株長勢旺盛,與往年相比,發(fā)生程度為中度偏重年份。7月27日調查發(fā)現(xiàn),該試驗發(fā)病株率為95%,病情指數為65.60%。7月27日開始至8月20日對該試驗進行了3次噴藥。9月15日對植株病情調查,發(fā)病株率均為100%,病情指數在41.30~70.20之間,防治效果最好的藥劑為抑快凈,防治率為41.30%,最差的為噴清水,防治率為70.20%。9月30日對塊莖病情進行了調查,病薯率在5%~60%之間,抑快凈病薯率為5%,病薯率最低,噴清水病薯率為60%,病薯率最高。(見表2)
2.3 主要經濟性狀
商品薯率在85.70%~98.70%之間,最高的是使用過霜曲嗎藥劑的,為98.70%,最低的是使用過霜疫?烯嗎和甲霜?霜霉威藥劑的,為85.70%;單株薯數在2.65~8.20個之間,最多的是使用過甲霜?霜霉威藥劑的,為8.20個,最少的是使用過霜曲嗎藥劑的,為2.65個;單株產量在550~1025g之間,最高的是使用過抑快凈藥劑的,為1025g,最低的是噴清水為550g;平均薯重在106.70~210.40g之間,最高的是使用過霜曲嗎藥劑的,為210.40g,最低的是使用過甲霜?霜霉威藥劑的,為106.70g。
2.4 產量差異顯著性檢驗
對試驗結果進行顯著性檢驗由表3可以看出,藥劑間F值7.37>F0.01;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重復間F值為0.46<F0.05,表明試驗規(guī)范科學,進一步對產量結果進行多重比較(見表4、5、6)。
由表4、表5、表6可以看出,抑快凈、銀法利、甲霜?霜雷威、王銅?霜脲、烯酰?錳鋅,與對照噴清水差異極顯著。抑快凈、銀法利、甲霜?霜霉威、王銅?霜脲氰、烯酰?錳鋅與霜疫?烯嗎差異顯著。抑快凈與氟啶胺差異極顯著,與霜疫?烯嗎差異顯著。銀法利、甲霜?霜霉威、王銅?霜脲氰、烯酰?錳鋅與氟胺腚差異顯著。其余藥劑間差異不顯著。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結核病人發(fā)現(xiàn)數據來自于縣結防機構結核病人登記本和項目報表;可疑者登記和查痰數據來自于縣綜合醫(yī)院初診病人登記本和實驗室登記本;轉診數據來自于結防機構和綜合醫(yī)院轉診單和轉診登記本。
方法:①成立蒼山縣結核病歸口管理協(xié)調領導小組,召開了啟動會,就網絡直報技術操作步驟進行培訓,完成基線調查工作。②行政干預:縣衛(wèi)生局在項目啟動后進一步加強了對肺結核歸口管理工作的管理和協(xié)調,將肺結核病人歸口管理工作和結核病網絡直報工作納入綜合醫(yī)院目標考核重要內容之一,加大對綜合醫(yī)院歸口管理工作的檢查考核力度。③人員培訓:重點內容是試點項目的實施方案,實施細則,項目各類登記表、本、卡、單的填寫說明,網上工作操作流程。④對綜合醫(yī)院督導:結防所組建由2名專職督導員和3名兼職督導員組成的督導小組,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的督導方法,重點加強了對綜合醫(yī)院在結核病人的發(fā)現(xiàn)、登記、轉診、報告方面的督導力度和頻率,隨時指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意見,每月按時向綜合醫(yī)院反饋網報病人追蹤及到位情況,督促綜合醫(yī)院相關科室做好登記、轉診、上報工作,并及時兌現(xiàn)報病費。網絡直報員的工作:結防所設專職網報員和兼職網報員各1名,日常網報工作由專職網報員負責,節(jié)假日兩名網報員輪流值班,保證網絡全天暢通,1天3次上報、下載疫情。⑥網報病人追蹤:為開展對非結防機構報告但未到位的可疑病人的追蹤工作,結防所開通了專用電話、配備了督導車,固定了2名專職督導員負責追蹤病人。
效果分析
2005年11月~2007年6月各級綜合醫(yī)院通過網絡向結防機構報告肺結核病人1314例,轉診1314例,轉診率達100%,剔除280例,其中轉診到位762例,到位率73.69%。未到位272例,追蹤272例,追蹤率100%,追蹤到位204例,追蹤到位率75%,追蹤未到位占25%;在追蹤未到位原因分析中,因姓名、地址不詳等查無此人者占62%,死亡占10%,外出占24%,誤診占4%。
在各級醫(yī)院網報的1314例可疑病人中,共確診肺結核393例,其中涂陽的340例。
涂陽病人發(fā)現(xiàn)及來源比較:2004年就診230例,轉診183例,日常推薦9例,其他3例,合計425例。2006年就診239例,轉診232例,日常推薦49例,其他4例,合計524例。
討 論
文章編號:1009-5519(2007)09-1268-02 中圖分類號:R5 文獻標識碼:A
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SSS)是以竇房結起搏功能及其周圍組織傳導功能障礙為主要病理生理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可由多種原因所致。我們應用環(huán)磷腺苷葡甲胺(MCA)治療SSS取得一定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入選標準:入選病例符合以下SSS診斷標準:阿托品試驗陽性,動態(tài)心電圖(DCG)檢查符合下列表現(xiàn)之一項者:(1)竇性心動過緩<40次/分鐘,持續(xù)≥1分鐘;(2)Ⅱ度Ⅱ型竇房阻滯伴交界區(qū)心律;(3)竇性停搏≥2秒伴交界區(qū)心律;(4)竇性心動過緩伴短陣心房顫動、心房撲動、室上性心動過速,心動過速發(fā)作終止時竇性搏動恢復時間>2秒。
1.2 一般情況:符合入選標準37例,其中1例因頻繁暈厥安裝了人工心臟起搏器而退出試驗,實際入選36例。在36例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40-78歲,平均(58.6±9.4)歲。病因:冠心病(除外急性心肌梗死)6例,原發(fā)性高血壓病11例,擴張型心肌病3例,糖尿病3例,原因不明13例,伴心動過緩相關的頭暈、黑或暈厥。
1.3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停用一切影響心率、心律的藥物2周后,應用MCA(商品名心先安)150 mg加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鈉250-500 ml靜脈滴注,日1次,療程14天。治療前后作24小時DCG和食管電生理檢查。
1.4 觀察
1.4.1 觀察24小時DCG檢查指標:(1)最長竇性R-R間期(LSR-R);(2)最短竇性R-R間期(SSR-R);(3)24小時平均心率(MHR),伴房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心房撲動者除外;(4)24小時總心搏數(THR),伴房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心房撲動者除外;(5)≥2秒長間期(LR-R);(6)長R-R間期發(fā)生次數(FLR-R)。
1.4.2 食管電生理檢查:采用東方電子儀器廠XD-2型心臟電生理刺激儀及配套食管4極導管。按常規(guī)方法行食管心房調搏,測定竇房結恢復時間(SNRT)及校正的竇房結恢復時間(CSNRT)。
1.4.3 治療前后檢驗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清電解質,同時觀察不良反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結果以x±s表示,以t檢驗方法動態(tài)觀察比較治療前后各項指標變化。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24小時DCG改變:見表1。
2.2 治療前后食管電生理檢查竇房結功能:見表2。
2.3 治療前后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及血電解質均無明顯改變。
3 討論
中圖分類號:R541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_816X(2016)02_0120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60212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SSS)是心內科較常見心律失常之一,指竇房結的器質性病變或功能障礙,導致竇性激動形成或(和)傳導功能異常引起一系列的心律失常、血流動力學障礙和心功能受損,嚴重者可發(fā)生阿斯綜合征或猝死。SSS可分為原發(fā)性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繼發(fā)性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特發(fā)性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動態(tài)心電圖(DCG)是診斷SSS較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本文對78例經臨床確診為SSS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0年12月至2014年10月本院門診及住院共12000例行動態(tài)心電圖檢測,平均心率小于60次/分的患者562例,其中2周內未服用鈣離子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等抗心律失常藥物,動態(tài)記錄滿24h,偽差
12方法:采用美國Quintor Burdick及GE公司Mars,選用3通道為監(jiān)測導聯(lián),進行24h監(jiān)測,患者在佩帶動態(tài)記錄盒期間保持正常的生活起居,每份DCG均由專業(yè)醫(yī)師仔細分析。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的診斷標準:(1)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24h內平均心率≤50次/分,運動狀態(tài)時心率不能相應增快。(2)反復發(fā)生的竇性停博,長R_R間距不是竇性R_R間距的整數倍,最長R_R間距達2s以上。(3)頻繁發(fā)生的竇房傳導阻滯。(4)心動過緩與心動過速交替出現(xiàn)(慢-快綜合征)。心動過緩為竇性心動過緩,心動過速為室上性心動過速及心房顫動或撲動,心動過速終止時出現(xiàn)較長的竇性靜止(長間歇>2s),以后才恢復緩慢的竇性心律。(5)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房室傳導阻滯和室內傳導阻滯。(6)反復出現(xiàn)的房性或交界性逸搏心律。(7)心房顫動、心房撲動伴房室傳導阻滯時,R_R間距>16s,并反復發(fā)生3次以上,心室率緩慢為30~50次/分。
13統(tǒng)計學處理:據采用SPSS190版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3討論
診斷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常用的方法有電生理測定、運動試驗、阿托品試驗及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等,前兩種檢查方法有一定的風險性,不易被患者接受,尤其年老體弱者,而DCG可長時間觀察患者的心電活動,并動態(tài)記錄心率變化,為早期診斷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提供了一種非創(chuàng)性較可靠的診斷方法,且更適合于年老體弱者,若DCG檢查結果符合診斷標準,無須再做電生理檢查及阿托品試驗,診斷即可確定。本文回顧78例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患者24h平均心率,24h總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與對照組有顯著的差異,但發(fā)生慢-快綜合征時,24h平均心率、24h總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與對照組,無統(tǒng)計學意義。所以DCG診斷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時,其24h總心率、平均心率的標準不適宜慢-快綜合征患者。本文觀察組DCG監(jiān)測過程中,檢出嚴重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竇房傳導阻滯、交接性逸搏及逸搏心律、室性期前收縮、室性心動過速、房性期前收縮、房性心動過速,明顯高于對照組,與文獻報道相符。本文觀察組各心率段持續(xù)最長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各心率段持續(xù)時間長短均為人工在計算機上編輯統(tǒng)計,缺乏系統(tǒng)軟件統(tǒng)計支持,故統(tǒng)計數據方面難免會有出入,本文亦處于初步探討階段中,還望有待系統(tǒng)軟件統(tǒng)計支持進一步證實。觀察組在動態(tài)心電圖分型中,其中Ⅰ型為單純竇性心動過緩,病情輕,預后良好;Ⅱ型為竇性停搏和(或)二度及以上竇房傳導阻滯,但次級起搏點功能良好,預后較好;Ⅲ型慢-快綜合征,此型易致阿-斯綜合征,極易引起栓塞,通過DCG檢查可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改善患者預后;Ⅳ型由于竇房結與房室結同時存在沖動的形成與傳導障礙交接性逸搏間期延長,失去了其作為保護性機制的作用,此型病例黑蒙或暈厥高于其它型,通過DCG結果可預測病情的嚴重性。
綜上所述,DCG對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診斷有著重要的臨床價值,且具有無創(chuàng)、簡便、可靠、短期內可重復應用等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何方田.臨床心電圖詳解與診斷[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257.
郭繼鴻.心電圖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377-399.
1 癥狀及形成僵果竹原因
僵果也叫石茄子、單性果或雌性果。果實呈現(xiàn)大柿子餅狀,果實直徑一般在5~8 cm,厚為2.5~4.0 cm,臍深0.5~1.0 cm,單果質量100~200g,肉質硬密,食用價值差,老熟后空心,環(huán)境適應后果實也不發(fā)育。
出現(xiàn)僵果的原因主要是:果實授粉受精時,溫室內氣溫、地溫低,花蕾由于受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形成短花柱,不能正常授粉,或不飽滿的花粉不能正常萌發(fā)形成花粉管,出現(xiàn)單性結實,果實缺乏生長刺激素,影響對碳、鋅、鉀、硼等果實膨大所需元素的吸收,導致果實不膨大,形成僵果。
2 防治技術措施
(1)培育壯苗,采取劈接的方法育苗,接穗與砧木的間隔時間一般在18~20 d為宜,在確保接穗、砧木不徒長的前提下,保證光照、水分、養(yǎng)分的供應,苗床土除施用足夠的鉀肥外,增施生物菌肥,活化土壤,為根系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長發(fā)育環(huán)境。
(2)定植時,起高壟,壟高一般在8~10 cm。施肥除保證氮磷鉀的-需求外,增施腐熟的牛糞、雞糞及生物菌肥,土壤中的碳氮比為30:1。
(3)選用高保消霧膜覆蓋,避免拉開草苫后,溫室內起霧,增加溫室內透光率,可提高溫室內溫度2~3℃,起到控秧促根的效果。
(4)草苫上加蓋薄膜,隆冬季節(jié)在草苫上再加蓋一層薄膜保溫,白天控制在27~30℃,前半夜18~20℃,下半夜13~15℃。
(5)在茄子苗期、花期噴施促花膨果素,促使花芽飽滿,防止形成畸形花,出現(xiàn)石茄子。
(6)及時摘除老葉及僵果,避免與上層果實爭奪養(yǎng)分,減少出現(xiàn)僵果的概率。
二、枯葉
1 枯葉癥狀及形成原因
1~2月,嫁接茄子中下部葉片干枯,心葉無光澤,葉片尖端至中脈黃化,并逐漸擴大到整個葉片。折斷莖稈觀察,維管束無黑筋。
出現(xiàn)枯葉的原因:很多菜農為防止溫室內濕度大而引起各種病害發(fā)生與流行,往往采取控制澆水的方法,致使土壤墑情差,土壤空隙大,造成根系凍害或者施肥過多;土壤濃度過大,致使植株脫水引起生理缺鎂所致。
2 防治方法
(1)冬前選擇連續(xù)數日沒有降雨的天氣(氣溫在20℃以上)澆透水,并對根系培土,因為水分持熱性能優(yōu)于空氣,可提高地溫,避免凍傷根系。
(2)平衡施肥,在確保茄子對氮、磷、鉀等肥料等需求前提下,增加鈣鎂肥料的施用量,每667 m2用高鈣鉀鎂40kg,隨基肥一起施入土壤。
(3)在寒流來臨前1 d,用300倍白糖溶液噴施葉面,防止寒流對茄子葉片的傷害。
三、芽彎曲
1 癥狀及形成原因
茄子葉生長點及上部莖芽發(fā)生彎曲,莖稈變細,僅僅為正常芽的1/3~1/5,植株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繼而側枝增多、增粗。
發(fā)病原因:溫室保溫性能差,又偏施氮肥,造成根系對鉀、硼吸收障礙,從而影響了植株生長點的正常生長發(fā)育。
2 防治方法
(1)連續(xù)種植茄果類蔬菜的地塊,增加有機肥用量的同時,施用生物菌肥,改善茄子根系生長發(fā)育環(huán)境,增強根系吸收能力。
(2)葉面噴施高鉀葉面肥和1 200倍液賽樂硼溶液,起到促長復壯的目的。
四、嫩葉黃化
1 癥狀及形成原因
植株上部幼葉呈現(xiàn)鮮黃白色,葉尖殘留綠色,中下部葉片上出現(xiàn)鐵銹色條斑。
發(fā)病原因:多肥、高濕、土壤偏酸、錳素過剩,抑制根系對鐵元素的吸收,導致葉片黃化。
2 防治方法
(1)發(fā)病后葉面噴施硫酸亞鐵500倍液,田間施入生石灰,每667 m2用量為100kg,調整土壤酸堿度。
(2)增加鉀肥的用量,平衡土壤,滿足或促進鐵素的供應。
五、落葉落花
1 癥狀及發(fā)病原因 下部葉片黃化脫落,花或幼果顏色變淡軟化自動脫落。 發(fā)病原因:日光溫室內長期處于低溫狀態(tài),影響了根系對養(yǎng)分的吸收,使植株長期處于營養(yǎng)生長不良狀態(tài)致使植株老化,葉柄與莖稈,果柄與果實連接處因缺乏生長素形成離層而脫落。
2 防治方法
(1)在茄子苗期及開花坐果期噴施促花膨果素使花芽分化飽滿以及促進果實膨大。
(2)出現(xiàn)葉片老化時噴施含鋅的葉面肥,加速赤霉素的合成,恢復植株正常生長。
六、花蕾不開放
1 癥狀及發(fā)病原因 子房不膨大,花蕾緊縮不開放,影響授粉受精,形成僵果或造成落花落果。 發(fā)病原因:土壤墑情不足,溫室內空氣濕度大是造成花蕾不開放的直接原因。施肥不合理,盲目的大量施用氮、磷、鉀等,忽視了鎂、鈣特別是硼的施用,會出現(xiàn)花蕾長期不開的現(xiàn)象,最終失去生活力。
2 防治方法
(1)合理配方施肥,根據常年施肥規(guī)律以及茄子需肥特點采取合理配方施肥,在確保茄子對氮磷鉀的需求前提下,增施鈣、鎂肥,特別是硼的施用量。
(2)在茄子開花坐果期噴施800~1000倍賽樂硼溶液或多肽授粉劑。
七、植株枯死
1 癥狀及發(fā)病原因 整株或半株葉片自上而下萎蔫枯黃,植株根系呈現(xiàn)銹色,嚴重時黑褐色,折斷莖稈,維管束不變色,區(qū)別于枯萎病。
發(fā)病原因:溫室常年大量施用化肥或一次性施肥過多,造成土壤濃度過大,出現(xiàn)根系失水。
2 防治方法
(1)在肥料特別是化肥的施用上,不能一次性施用過多,可采取分次、分階段施肥。
(2)常年種植蔬菜的地塊,由于土壤中鹽離子含量高,再加上蔬菜的自毒作用,土壤環(huán)境逐漸惡劣,在合理施肥的前提下,施用生物菌肥,活化土壤,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的含量,為植株根系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八、頂葉小,顏色深
1 癥狀及發(fā)病原因 植株上部葉片小,顏色深綠色,節(jié)間短,嚴重時,葉片邊緣干焦黃化,果實頂部果肉下陷,呈現(xiàn)淺褐色或黑褐色,極易被鞭毛菌亞門真菌侵染,果實腐爛。 發(fā)病原因:進入2月份,氣溫逐漸回升,由低溫弱光轉入高溫強光期,地上蒸騰量大,而根系吸收能力還相對較弱,會造成頂葉缺鈣;常年種植茄果類蔬菜的地塊,由于忽視了鈣肥的使用,在土壤中活性鈣含量降低,根系吸收不到所需的鈣元素,鈣元素在植物體內又很難重復利用,出現(xiàn)植株上部葉片缺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