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fā),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fā)表云整理的11篇名人讀書的故事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fā)。
到他年齡大些了,家里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2、呂蒙讀書
呂蒙是三國時吳國的大將,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卻不愛讀書。于是孫權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是大將軍了,肩上擔子很重,一定要多讀讀書,長點見識。”呂蒙便開始讀書。慢慢地,他發(fā)現(xiàn)書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東西。
一次,他讀到孫臏用“減灶計”誘使龐涓輕敵,最后打敗龐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開。于是,呂蒙逐漸愛上了讀書。在軍務繁忙之余,他便一頭鉆進書堆里,如饑似渴地閱讀古代的兵法和史書。幾年下來,呂蒙的軍事才能大有長進。孫權大為高興,就讓呂蒙擔任了大都督,統(tǒng)領全國兵馬。
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這年夏天,曹操帶領大軍攻打張繡,在行軍途中,他們迷失了方向,來到了一個沒有水源的荒原。這天十分炎熱,樹葉被烤得卷了起來,帶來的小喝完了,曹操馬上想辦法,他靈機一動,他說:“這條路我來過,記得就在前面不遠處有一大片梅樹林子,上面結了許多酸梅,又甜又酸,到了那里就可以吃到梅子解渴了”。聽到這句話,將士們紛紛振作起精神來,都急匆匆朝前趕路,后來,將士們沒有見到梅樹林子,他們在一個有水的地方喝了個夠,曹操利用心理作用,鼓動士氣戰(zhàn)勝困難,終于將隊伍帶出了荒原。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2:不脛而走
三國時,吳國孫策對有才之士十分妒忌,有一個叫盛孝章的有才之士,和也融是好朋友,孔融怕孫策把他殺了,就寫信勸曹操招納他,信中寫道:“如果要有所作為,就先得求賢,而要得到賢人,就要尊重賢人。”他打了個經方:“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識賢者之有足乎?”意思是:珠玉本來是沒有腳的,它之所以會落到人們的手中,就是因為有人喜歡它,何況賢人是有腳可以行走的呢?孔融還在信中強調:“只要尊重賢才,賢才就會跑來。”
這些名人小時候都是刻苦學習,認真讀書,長大后有這么好的成就,我要向他們學習。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3: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他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fā),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xù)讀書學習。
2.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根據(jù)新課標讀書要求,向學生推薦五年級閱讀書目,分為“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打印出來張貼在教室里。
3.班級建有圖書角,存書量達到學生數(shù)量的1―3倍。有圖書管理員,有借閱制度和借閱登記本。
4.有班級讀書習慣,每周學一首古詩,利用每天的語文課課前一兩分鐘朗讀背誦,教師進行評價指導。
5.最好有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利于教師課件、學生作品的展示。
6.教師在課前有相應的安排,學生有備而來。
二、活動對象:班級全體學生
三、活動目標
1.通過讀書活動,選擇性地閱讀書籍,讀有價值、有意義的書,讓同學們養(yǎng)成愛閱讀、會閱讀的良好習慣。
2.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形成“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氛圍,營造書香班級。
3.使學生能在老師指導與管理下有條不紊地開展讀書和交流活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合作意識和概括表達能力。
四、活動過程
1.課前活動――“每周一歌”
(說明:為培養(yǎng)班級讀書習慣,每周學一首古詩,利用每天的語文課課前一兩分鐘朗讀背誦;或者播放詩歌朗誦MP4)
課代表:“《春夜喜雨》”(齊背,男女輪背、小組輪背)
(教師簡要評價)
2.新書推薦
(1)情景導入(優(yōu)美舒緩的背景音樂、PPT)
同學們,讀一本好書,就像是進入了一座知識的寶庫;讀一本好書,就像打開了一扇扇心靈的窗戶。閱讀是一件快樂而有趣的事,它可以塑造我們的心靈,編織我們的夢想,磨練我們的意志。
有這樣一個同學,他自小患成骨不全癥,經歷10余次大型手術……2013年,在完成一次大型脊椎重組手術后半年,他回到了校園,利用每日的空隙,創(chuàng)作完成了17.5萬字的長篇個人自傳《命運之上》。西北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北辰班學生劉大銘的事跡和精神感動了無數(shù)人,也激勵著無數(shù)年輕人奮發(fā)向前。他就是文學少年劉大銘。他入圍201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也是我省唯一一位候選人。
(2)文學少年劉大銘視頻(3~5分鐘)
(3)新書推薦
看了他的故事,相信同學們一定都被他感動了。今天老師向大家推薦的新書就是他的作品
(教師展示推薦的新書《命運之上》)
3.名人讀書故事
(1)教師: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人生奮斗的航燈。古今中外有不少名人都是非常喜愛讀書的,他們也留下了許多讀書的故事。
(教師PPT示例名人讀書故事2~3個例子)
(2)學生展示
教師:相信同學們也積累了不少名人讀書的故事,也一定有自己的感受,請你講出來和同學們分享。
(PPT示范語言格式:我講的故事是____,我的感受是____)
學生一分享(教師鼓勵評價)
學生二分享、(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做鼓勵性評價)
學生三分享、(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做鼓勵性評價)
(3)教師小結。
4.合作交流,好書推薦――我的讀書故事
(1)小組交流
教師:剛才幾個同學講了名人的讀書故事,其實,我們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讀書故事。上一個星期,同學們也讀了自己的書,也做了自己的讀書筆記。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可以用這樣的格式去回答(ppt展示)
(2)PPT展示回答示例及交流要求
①我向同學們推薦的一本書是____,作者是____。
②這本書講了這樣一個故事:____,我最喜歡的人物是:____,我積累的書中精彩的詞、句、段落是____。
③先在小組內交流,選出一個最出色的在全班交流。
④在組內選出一份最佳讀書筆記)
(3)小組交流,小組長組織
(4)全班交流――我的讀書故事
下面請各小組推薦出的同學在全班交流。
(學生一、學生二、學生三、學生四)
教師鼓勵性評價指導
5.讀書筆記展示
(1)教師過渡語。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我們重要的學習方式。我們要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讀書習慣,下面展示各組內選出的最佳讀書筆記。
(2)作品展示(或以投影形式展示),教師鼓勵評價,做出相應的指導要求。
6.“讀書之星”評選
(1)評出最佳讀書獎
(2)評出最佳讀書筆記獎
7.文學誦讀
我喜歡讀書,讀書能讓我從乏味中得到快樂,從快樂中學到知識。通過讀書,讓我獲得情趣,明白事理,懂得人生。童話故事教會了我如何去愛別人,愛世界,純真的我終日沉浸在童話的世界里,夢想著自己童話般的生活;科技知識讓我懂得了世界的奧秘,揭開萬物生存和萬事發(fā)展的規(guī)律;名人故事教會了我該如何正確的做人做事,樹立高尚的品格,踏上成功的道路。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孩子們走近它,可以對光明和溫暖滿懷憧憬和向往;神奇地使知識豐富起來,使感情細膩起來,使心靈純凈起來。新課標十分強調學生的課外閱讀,重視語言的積累,并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喜愛圖書,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因此,我們要把課堂內外、書本內外結合起來,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在興趣中閱讀課外書籍,在閱讀中感受喜悅。
一、結合教材引路
新課標提出:“要讓兒童閱讀淺顯的童話、寓言及神話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內容豐富,充滿情趣。既有詩歌、寓言,又有童話、神話故事;既有描寫歷史人物、事件的《母親的恩情》《木蘭從軍》等課文,又有表現(xiàn)自然景觀和民族風情的課文,如《臺灣的蝴蝶谷》《歡樂的潑水節(jié)》……
例如,針對教材的這一特點,在學了《春曉》《春雨》兩首古詩后,我引導學生搜集描寫春天的古詩讀一讀,誦一誦;再發(fā)動學生搜集杜甫和孟浩然的詩篇,比一比,看誰知道得多,如此一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高漲。
在學習《狐假虎威》一文前,我要求學生提前閱讀《親近母語》中的《北極狐貍》《狐貍的窗戶》《我喜歡你,狐貍》3篇文章,并思考:故事中的狐貍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懷著一顆好奇的童心進行課外閱讀后,多角度地了解了狐貍的形象,課上思如泉涌,對狐貍的性格理解深刻,效果頗佳。學生在情趣中閱讀課外書籍,在閱讀中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二、利用名人激趣
低年級學生的模仿性強,他們敬佩英雄,崇拜名人。因此,我不但經常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愛讀書的故事,還發(fā)動學生搜集、演講名人讀書的故事,以榜樣的力量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例如,魯迅先生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yōu)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摟街頭賣掉,買了幾本書,又買 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夜讀難耐時,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里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
一個個中國的、外國的、古代的、現(xiàn)代的鮮活的名人樂讀故事,激起了學生從小熱愛讀書、從書中汲取知識的興趣,班上掀起了閱讀,有的找來愛因斯坦名人故事,有的爭相傳閱錢學森的故事……學生真正感受到了課外閱讀的樂趣。
三、找個伙伴同讀
我班的祁瑋同學雖然只是一名二年級的小朋友,但她對課外書籍的癡迷真讓人驚嘆。課間,熱鬧非凡的教室里,她能安靜地、忘我地手捧少兒版名著《西游記》《紅樓夢》……張子安小朋友特別關注時事,喜歡閱讀報紙和科技讀物,胡旭邦同學好奇心特強,學了《問銀河》,課間他會手捧從圖書室借來的書,指著一幅圖告訴老師和伙伴:你們快來看!這就是銀河。品和王鑫,愛好讀些寓言童話和神話故事;張倩倩又熱衷于誦讀古詩……
針對這一現(xiàn)狀,為帶動更多的同學進行課外閱讀,我嘗試著開展“同伴閱讀”活動,讓喜好讀書的學生做“小老師”,每人帶上1名學生。結果發(fā)現(xiàn),在一對一的合作和交往之中,“同伴閱讀”使學生更有效地利用閱讀時間,提高閱讀理解的效果,增強學習的獨立性,使更多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因而有利于自我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培養(yǎng)。就這樣,“同伴閱讀”使學生學會了與人交往的技巧,逐漸領悟到閱讀的魅力,激發(fā)起多數(shù)學生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
四、搭建展示舞臺
因為古代這些名人的家庭都不是很富裕,家里買不起書,但是,這些名人還是愛看書。
中國漢字僅常用字就有2500個,而學生在一年級學習的漢字不到一千個,又加上學生生活經驗少,理解能力差,閱讀起來有一定難度,為使課外閱讀規(guī)范化,我采取了如下三項措施:
(一)多渠道收集優(yōu)秀圖書。
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差,圖書室存書少,但現(xiàn)在我們農村人并不窮,家長也都很關心學生的成長。因此每個學生家長都會有一些藏書,所以我把班內作業(yè)廚收拾出來。建立一個“圖書角”,請學生把家里的書拿來借大家集體看,教師有選擇的放進“圖書角”:《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綠色注音作文、連環(huán)畫、小學語文報等,并且常換常新,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
(二)設置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可以增強學生閱讀的欲望。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性格愛好,指導他們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去閱讀。
(三)保證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只有時間有了保證,學生才能放手去閱讀自己喜歡的讀物。
二、激發(fā)閱讀的興趣
二年級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正是老百姓說的“七歲八歲狗也嫌”的年齡段。叫他們安安靜靜的坐下來閱讀是有一定難度的。為此我采取了如下做法:
1、激勵法。教師宣讀讀物中的精彩片段,創(chuàng)設懸念,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在閱讀《聰明的法蒂瑪》時, 我給學生講了故事的梗概,有一天,法蒂瑪和同村的一個女孩子一道去森林拾柴,迷了路,他們在森林里碰到了一個丑陋的巫婆。老巫婆想用燒餅毒死他們,一計不成,又想讓鱷魚阻止他們逃走,卻都沒有成功,這是為什么?講到這里,同學們的情緒高漲,議論紛紛。我趕緊抓住這個時機,讓同學們打開書進行閱讀。同學們聚精會神的坐在凳子上進行閱讀。連大氣也不喘一聲,怕一出聲會漏掉字。這樣,一課的閱讀任務便很好的完成了。
2、墻報導向:辟有“新書簡介”、“名人讀書的故事”等欄目,做到常換常新,引導學生漸入佳境。教師隨時注意新書動向,如有適合本班學生閱讀的書,便及時用“新書簡介”的形式向同學做簡要的書面介紹,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名人讀書的故事”更是深受學生的喜歡。學生通過閱讀已經了解了許多國內外名人包括一些偉人、革命先輩、科學家等,再了解一些他們讀書的故事,對學生有很大的激勵作用。名人是榜樣,在讀名人故事的過程中,學生會不知不覺的向名人學習,起到潛移墨化的教育作用,把學生引入一個良好的學習境地。
3、以說促讀:在班內每天下午拿出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由暢談閱讀體會收獲,享受讀收之樂。
4、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情況,用活動鼓勵:經常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1)講故事比賽。指導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故事,經過自己的加工,用自己的話講出來,并通過活動選出班里的故事大王。(2)自編故事比賽:事先幫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情境,積極啟發(fā)學生想象,讓學生自編童話故事,定期進行比賽,選出優(yōu)勝者給予適當鼓勵,學生從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閱讀氣氛高漲。
三, 指導閱讀方法:
1、要求學生邊讀書邊思考。
第一階段,要求學生能夠借助拼音和字典進行熟練閱讀,弄清閱讀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幾個自然段,先寫出什么,最后寫什么。第二階段,通過觀察,學生自己先說出圖畫的內容或根據(jù)題目揣摩內容;讀后再將書中的內容與自己試說或揣摩的內容進行對照,找出自己揣摩內容的優(yōu)點,彌補自己說不到或說得不具體的缺點。第三階段,通過閱讀積累詞語,并深入領會隱藏在文字后面的深刻含義。
一、寓教于“趣”,使學生喜愛讀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做任何一件事情,只有喜歡做,愿意做,才能夠做好。只有讓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學生才會去主動閱讀,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及學段特點的差異,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低年級以閱讀童話、小故事、短小詩詞為主,中年級以寓言、民間故事為主,高年級以小說、傳奇故事為主。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抓住閱讀知識使學生感受美的熏陶,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產生興趣,收獲快樂,從而使學生喜歡上閱讀。
(一)談自己的讀書感受,讓學生樂于讀書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要求學生看一些課外讀物,教育學生讀書、讀好書。教師可以經常講述自己閱讀讀物后的收獲和體會,用“現(xiàn)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有意地安排學生談感受的機會,多鼓勵學生大膽地說感受,既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也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更激發(fā)了他們的閱讀信心。同時有計劃有目的地搜集一些關于讀書的名言,進行評說、欣賞;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讓閱讀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文學業(yè)余活動,如講故事比賽、古詩背誦比賽等,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爭強好勝的表現(xiàn)欲望促使學生產生一種自我閱讀意識。這樣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從而在班級中形成濃濃的讀書氛圍。
(二)利用榜樣的力量讓學生想去閱讀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學生也是一樣,希望自己是最好的。根據(jù)學生模仿性強,又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經常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的故事,或是身邊成才之人的生長歷程,以榜樣的力量激發(fā)學生去閱讀更多的課外知識,認識更多的人物。平時,教師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一些文學家老舍、冰心等名人熱愛讀書的故事,用這種名人“效應”去帶動學生的實際閱讀行動。古往今來,但凡對人類有作為的人,無不是博覽群書、勤奮學習的結果,因此要教育學生多看書。在日常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可以隨機樹立典范:當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和精彩的語段時;當有學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學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識時;當學生講述到跟課本有關的課外知識時,教師應及時激勵表揚,這樣不僅是使受表揚的學生信心百倍,也激勵了其他同學,久而久之便在學生中營造了濃烈的讀書氣氛。
(三)發(fā)揮故事的魅力,讓學生主動去閱讀
現(xiàn)在的小學生可以說伴著故事長大,一提到講故事他們個個精神抖擻,雙耳豎立,望眼欲穿,迫不及待,甭提有多高興。隨著教師娓娓動聽的講述,漸漸地把學生的心帶入到故事情節(jié)之中,正當他們聽得津津樂道時,教師可安排學生自己去閱讀追尋故事的結尾,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出相關的讀物,發(fā)揮故事本身的魅力,更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養(yǎng)成閱讀的樂趣,想去讀書。
二、寓教于“法”,使學生會讀書
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讀書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課外閱讀書籍種類繁多,題材豐富,文章的內容深淺不一,學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別。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常用的讀書方法,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根據(jù)不同題材的文章用不同的閱讀方法,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瀏覽“三讀”法。精讀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讀,逐句地理解,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遇到不能理解的地方要分別做上標記,停下來時可以翻閱工具書、查看資料或向人請教,另外還要從整體上把握句子的內涵;略讀則意在了解大概內容,速度較快,個別重點的句子仍然需要把握其內涵;瀏覽則一目十行,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來瀏覽報紙、搜集信息資料等。根據(jù)不同年級,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低年級摘抄精美詞語和句子,不宜太多,更注重的是興趣和習慣的積累;中年級摘錄名人名言、精彩句子及片斷等;高年級摘錄時需要注明出處,或寫讀后感受或寫收獲體會等,做好讀書筆記,逐漸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他們把零碎的知識集中起來,劃歸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
此外,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把讀與說結合起來,并加強訓練,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須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嘗試,反復應用,逐漸熟練,最終形成自學能力。
今天,老師給我們講述了許多許多名人小時候刻苦學習的故事,其中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讓我深有感觸和啟發(fā)。
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漢朝時,一叫匡衡的少年,非常勤奮好學。由于家里很窮,但他十分熱愛讀書,白天做工,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家里買不起蠟燭,只好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么書呢!”匡衡聽后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后來,匡衡成了學識豐富的名人。
這篇寓言故事,贊揚了匡衡勇于戰(zhàn)勝艱苦的條件,勤奮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刻苦讀書的好榜樣。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環(huán)境這么優(yōu)越,我們和匡衡相比,要幸福的多。我們更應該珍惜我們現(xiàn)在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時間學習。一寸光陰一寸金,讓我們珍惜時間,好好學習,長大后,做一個有用的人!
山東 萊蕪 萊城區(qū)&&實驗小學三年級:孔旭?D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古今中外,關于讀書的名人名言和名人故事數(shù)不勝數(shù),它們就像文學百花園里的顆顆明珠,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催化劑。我經常利用午讀時間,用淺顯?生動的語言給他們講一些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如蘇秦懸梁刺股勤讀書?匡衡鑿壁偷光好讀書,車胤囊螢照讀等故事,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知識。孩子在聽完故事交流感受時紛紛說:“我也要多讀書,長大以后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看來,這種“名人效應”的力量是不能低估的。
二、通過朗讀感知語言的特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感知,在讀書中感悟,在讀書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書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充分說明了朗讀在閱讀中的重要性。我們低年級所選課文,內容淺顯易懂,篇幅簡短,體裁多為童話、寓言、故事、兒歌、童謠、淺近的古詩等,非常適合學生朗讀。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發(fā)展緩慢,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應把重點放在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上,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使學生逐步感知語言文字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喜愛。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落實以讀為本的理念,采取靈活多樣的朗讀訓練方式,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低年級閱讀教學,必須先確保每個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課堂上要重視老師的范讀、領讀的作用。聽是學習的第一步,學生對聽到的內容往往印象深刻,這跟他們入學前主要根據(jù)“聽”來學習有很大的關系。教師要舍得在“讀正確”上花時間,特別是對生字的字音、易錯讀字的讀音要重點指導,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領悟停頓的規(guī)律,幫助學生克服指讀、頓讀、唱讀及破詞破句。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正確的朗讀來感知文本遣詞用句的特點。教學時,還可以采用不同的朗讀形式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比如,個人讀、小組讀、齊讀、男女生分讀、師生接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最終達到熟讀成誦,培養(yǎng)語感。學生也能通過誦讀,同文本在鮮活的情景中展開交流,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同作品內容統(tǒng)一起來,融為一體,達到身臨其境的境界。
三、通過講故事、學道理將孩子們引入書籍的世界
縱觀千百年的歷史,那些有所成就的人,沒有一個不是通過勤奮努力而取得的。
比如懸梁刺骨的孫敬。他是一個晉朝人,每晚讀書時,他為了不打瞌睡,就用繩子系在自己的頭發(fā)上,另一段系在房梁上,每當頭往下垂時,繩子就會將他扯醒,醒后又繼續(xù)讀書。就這樣他成了一個用懸梁來防止自己睡著的名人。
再如西漢的匡衡,家里很窮,但他非常喜歡讀書。可是他晚上沒有油點燈,但鄰居房里點著燈,所以匡衡就在墻壁上鑿了一個洞,用洞里傳出的光看書。這就是“鑿壁偷光”的故事。
美國第十六任總統(tǒng)林肯,是聞名世界的大演講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從青少年時代就開始對口才的刻苦練習,并做到了多看,多聽。他年輕時當過農民,伐木工人,店員,郵電員等。為了成為一名律師,他常常徒步三十英里,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辯護,如何做手勢。回來后也學著他們的樣子,對這樹林和玉米的反復進行演講。演講的成功終于使林肯成為一名雄辯的律師。
還有現(xiàn)代的徐悲鴻,他的畫舉世聞名,年輕時他勵志學畫,用他的勤奮努力,為國爭光,不讓外國人看不起我們中國人。
從這些名人故事中,大家一定懂得了一個道理:只要堅持到底,持之以恒,才能有所作為,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就的人,沒有一個不是通過勤奮努力而取得的。
比如懸梁刺骨的孫敬。他是一個晉朝人,每晚讀書時,他為了不打瞌睡,就用繩子系在自己的頭發(fā)上,另一段系在房梁上,每當頭往下垂時,繩子就會將他扯醒,醒后又繼續(xù)讀書。就這樣他成了一個用懸梁來防止自己睡著的名人。
再如西漢的匡衡,家里很窮,但他非常喜歡讀書。可是他晚上沒有油點燈,但鄰居房里點著燈,所以匡衡就在墻壁上鑿了一個洞,用洞里傳出的光看書。這就是“鑿壁偷光”的故事。
美國第十六任總統(tǒng)林肯,是聞名世界的大演講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從青少年時代就開始對口才的刻苦練習,并做到了多看,多聽。他年輕時當過農民,伐木工人,店員,郵電員等。為了成為一名律師,他常常徒步三十英里,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辯護,如何做手勢。回來后也學著他們的樣子,對這樹林和玉米的反復進行演講。演講的成功終于使林肯成為一名雄辯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