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量子學習法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G623.2
就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來看,重教輕學的現象比較嚴重,教師完全占據著課堂的主導,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久而久之,使得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教學以學生為主,不斷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能力培養的先決條件,因此,在小學語文中,教師必須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進而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一、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語文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語文作為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我國當代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強語文教學意義重大。而要想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1]。對于學生而言,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其提高學習效率的保障,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探索知識,從而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多的強調的是死記硬背,強制性的要求學生學習,沒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不重視,以至于學生無論是在課堂還是課外都是都不夠主動,都是出于被動的狀態,從而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是社會人才應當具備的一種素質,加強良好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而小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接班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必須加強學生良好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好基礎[2]。
二、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語文良好習慣的幾點做法
1.良好的書寫習慣
在小學語文中,書寫規范與否是語文得分的關鍵,同時也是學生良好文化素養的一種表現。對于小學生而言,往往因為他們書寫不規范,很容易造成錯字。如“外”字,許多學生在寫這個字的時候,往往因為不規范的書寫,“外”字左右兩邊的間隙過大, 讓人容易錯認為是“夕”“卜”。寫好漢字是學生的義務,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對提高學生的你文化素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中,教師要教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要加強寫作教學,指導學生認認真真地寫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教師應當為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書寫水平,制定學生練字的要求和目標,要求學生做好書寫規范、整潔,真正做到“提筆就是練字”[3]。如,在課文《司馬光》中,就課文中選取一些詞語,讓學生進行書寫,教師先進行示范,如“馬”字,一筆一劃地向學生展示正確的“馬”字書寫,然后,讓學生進行聯系,讓學生在不斷的聯系中規范自己的書寫,從而讓學生在書寫過程中找到樂趣,養成好的書寫習慣。
2.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部分,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語文學習興趣的關鍵。通過自主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得心應手。作為教師,要注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給學生更多的閱讀機會和能力[4],如在課文《桂林山水》學習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去閱讀,讓學生先熟悉課文,然后布置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升閱讀技巧,養成好的閱讀行管;在課外, 教師要多推薦學生閱讀,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庫,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3.良好的預習習慣
就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來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沒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忽略了預習的作用。而課前預習能夠提高課堂聽課效果,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注重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每節課后教師要讓學生去預習下一節需要講解的知識內容,適當的時期,可以增加學生的壓力,讓學生來負責演講;在每節課前,要讓學生就教師接下來需要講解的內容進行預習,要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考察,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地去預習,養成好的預習習慣[5]。如在講解《靜夜思》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布置同學去了解這首詩的背景,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情感。
4.良好復習習慣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闡述了復習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中,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就應當注重學生復習習慣的培養。通過復習,可以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讓學生回顧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讓學生自覺地對課堂中所學知識進行復習、整理,讓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加深記憶,提高語文學習效果。
5.培養做筆記的習慣
記筆記的過程也是一個積極思考的過程,可調動眼、耳、腦、手一齊活動,促進了對講授內容的理解。同時,記筆記更有助于積累資料、拓展新知,達到全面透徹學習的目的。在小學語文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零號的做筆記的習慣[6],如,在講解重點知識時,教師應當要求學生做筆記,同時,叮囑學生在課外學習的時候要善于做筆記,將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記錄,從而在課堂上向老師求解,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中,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是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保障,在學生的成長道路上有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加強良好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現代社會里,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要想培養當代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須從小打好基礎。而要想學好語文,良好的閱讀、預習、復習、書寫、做筆記習慣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強化良好習慣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段晶.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J]. 吉林教育,2014,08:85.
[2]賈東花.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J]. 考試周刊,2014,01:46-47.
[3]李芳芳.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J]. 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01:377.
【中圖分類號】R156.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0433-02
人體經口攝人過量的鉛可引發中毒,鉛大部分蓄留在骨骼與牙齒中。鉛中毒不易治愈,嚴重鉛中毒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不可逆轉,鉛主要是經由腎臟代謝由尿液排出,排泄緩慢。血鉛超標會影響人體免疫力、神經傳導速度下降智商下降或體格生長遲緩等;重者可導致腎功能損、鉛腦病(頭痛、驚厥、昏迷等)甚至亡。所以準確測定血鉛尤為重要。
目前一般都用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血液中鉛[1-2],但是大多數實驗重現性不好、實驗室間比對結果相差很大。這與血液樣品的復雜性及酸化程度有密切相關。本文用8%的硝酸對血液進行脫蛋白消化,然后用4000r/min的轉速進行離心并加一定量機體改進劑,將樣品稀釋5倍進行測定,實驗結果表明,重現性與準確度都較好,標準曲線相關線性好,靈敏度高,是測定血鉛良好的前處理和測定方法。
1實驗部分
1.1儀器與試別:
SpectrAA110/220分光光度計(美國瓦里安公司);鉛空心陰極燈、熱解涂層石墨管(威格拉斯北京儀器有限公司)。
鉛標準溶液(1mg/mL,使用時稀50μg•L-1)(國家標準物質中心);硝酸(優級純)、氯化鈀、硝酸鎂(優級純)、磷酸二氫銨(分析純,均購自中國國藥集團),水為二次水。
1.2實驗步驟:
吸取150μL血液于2mL離心管中,加500μL8%HNO3溶液,加100μL基體改進劑,用混合器混勻,用離心機(轉速為4000r/min)離心5min,吸取上層清液于進樣杯中,待測。
1.3標準曲線的繪制與樣品測定:
將配置的鉛標準溶液(50ng/mL)作為母液,讓石墨爐自動稀釋成10ng/mL、25ng/mL、50ng/mL,測定吸光度并得出吸光值。同時測定樣品及空白溶液的吸光度,代入標準曲線即可得出血鉛濃度。
2結果與討論
2.1石墨爐工作條件選擇:
燈電流為4.0mA。吸收波長為283.3nm,原子化溫度為2200℃,進樣量為10μL。
2.2基體改基劑及濃度的選擇:
在消除基體干擾,增加原子化效率方面,有很多學者已經作了探討。因為血液中成分復雜,這增加了測定的干擾,所以向待測液中加入基體改進劑以屏蔽干擾:1)加入NH4H2PO4溶液;2)加入Mg(NO3)2溶液;3)加入PbCl2和Mg(NO3)2的混合液作為基體改進劑。
通過標準曲線的線形關系及斜率得出,用NH4H2PO4作為基體改進劑比Mg(NO3)2及PbCl2和Mg(NO3)2的混合液效果都好,這是由于有NH4H2PO4時原子化效率很高,具有較高的抗干擾能力。所以本實驗選擇NH4H2PO4作為基體改進劑。
2.3檢出限及最低檢出濃度:
對5個近似空白的血樣進行測定,得出鉛的響應值標準差,按最小檢出限為空白值的3倍標準差計算,將峰高換算成被測物濃度,鉛檢出限為1.7μg/L,最低檢出濃度5.0μg/L。
2.4共存離子的影響:
在同一濃度樣品中分別加入不同的金屬離子,在相同的儀器條件下測定其含量。取6次測定結果的平均值由實驗結果可見:50倍的Zn2+、Cu2+及20倍的Cd2+對Pb進行測定,結果無明顯干擾,相對誤差0.2%~7.0%。
2.5精密度:
用鉛標準液分別配成低、中、高三種濃度的合成樣品,用上述的檢驗方法分別測定3次。由表可見測定低中高兩種濃度的被測樣,鉛相對標準偏差為0.60%~3.37%,從結果可以看出,隨著濃度的增大,相對標準偏差(RSD)逐漸減小,這與理論上是一致的,說明實驗結果還是可靠的。
2.6回收率:
向血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鉛標準,測得鉛的回收率為88%~109%,符合檢測質控要求。
3小結
本方法通過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儀添加適宜濃度的基體改進劑,選擇最佳灰化及原子化條件測定血液中鉛,提高了進樣重復性,減小了測定過程中的基體干擾,進一步改善了分析的準確度與精密度,是一種理想的快速測定鉛的方法。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進行的測定,相關線性、靈敏度、檢出限、精密度、回收率等均能滿足分析的要求。
(一)、合法性原則
合法性原則是行政執法主體行使自由裁量權應遵循的核心原則。自由裁量權是法律賦予行政機關的權力。因此,“自由裁量權”并非是不受法律控制的“自由”裁量權。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必須依據法律、遵守法律,不得與法律相抵觸,做到以法律為準繩。在法律授權不夠明確的情況下,合法性原則要求行政機關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立法目的,不能偏離法的基本原則和立法目的,不能偏離法律條文的本意,不能僅僅從行政機關自己的角度,甚至出于行政機關或其工作人員的個人目的任意對法律進行解釋。立法目的應當成為指導行政機關行使自由裁量權的準則。
(二)、合理性原則
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除了要受到合法性原則的約束之外,還要受到合理性原則的約束。合理性原則正是基于自由裁量權的存在和對其控制的需要而產生的。合理性原則是對合法性原則的補充。合法性原則要求行政處罰實施機關在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時,必須依據法律、遵守法律。合理性原則則要求行政處罰實施機關在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時,要符合法律的意圖和精神,合乎事情的常規或規律,出于正當考慮,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要客觀適度,符合理性。要以事實為依據,平等適用法律,不得對相同事實給予不同對待,或對不同事實給予相同對待。要符合全社會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符合公平正義。要出于正當的行政目的,考慮各種裁量從輕、減輕、免予處罰的情節,公正準確地量罰,從而使行政處罰與違法行為的性質、程度、社會危害性和裁量情節相適應。
(三)、公開原則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如果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設定和實施能夠將公開原則貫徹到底,那就可以在相當程度上防范自由裁量權的濫用。《行政處罰法》第4條確立了行政處罰公開原則,規定“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但是,除了第42條第1款第1項規定“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聽證公開舉行”外,對行政處罰的實施還缺乏公開的具體規定。對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規制應當堅持公開原則,并通過具體的制度加以切實落實,做到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法律授權和裁量依據、行政處罰的事實根據和裁量理由、行政處罰的實施過程和處罰結果公開,以接受社會監督。
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措施。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除了需要堅持若干法律原則外,還應通過實體的和程序的規則加以具體規定。
(一)、細化裁量標準、約束裁量空間、增強裁量剛性
由于對自由裁量權規制的意識不夠到位,當前我國立法給行政機關自由裁量的空間過大。有的法律對自由裁量的條件沒有規定或規定得不夠明確;有的法律對自由裁量的種類、幅度缺乏具體明確的規定;還有一些法律、法規、規章之間對行政處罰的規定存在不少沖突之處。因而,規范各地、各部門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細化裁量標準、約束裁量空間、增強裁量剛性是完全必要的。在這方面,一些地方已經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將法律規定的裁量幅度加以細化,對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行使條件、運行范圍、違法種類、違法程度、情節與后果、裁量幅度、處罰標準等作出明確、詳盡的規定,制定出具體的處罰標準。
(二)、加強對執法人員的教育,建立監督制度,落實枉法裁量的法律責任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它是保障學生終身發展的重要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十分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當然,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亦是如此。筆者結合教學中的一些經驗,就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以分析。
一、在歷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
學生質疑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高低,它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前提條件。正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中必須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讓學生敢于質疑,勇于創新。
在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才能使學生主動進行自主學習。然而在實際學習中很多學生缺乏質疑的能力,這需要教師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質疑,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質疑意識,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樂于提出問題,并對問題進行積極的探索,最終解決問題,這個過程十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學習“山頂洞人”這部分知識的時候,當講到他們用骨針縫制衣服的時候,有的學生問我:“老師,他們用什么線去縫衣服呢?”面對這種突來的問題,我回問學生:“那么如果你是山頂洞人,你會用什么線呢?”這個問題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我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大膽的猜測,通過師生一起討論,最終找出可能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又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以體現。
二、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方法
要想讓學生扎實地掌握歷史基礎知識,就必須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只有通過學生自主的發現、探究才能促使其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提高。
⒈教給學生識記的方法
歷史知識紛繁復雜,尤其是對于基礎知識的識記,既要記憶,又要理解,只有這樣才能使知識更加牢固。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識記的技巧,讓學生進行借鑒,引導學生進行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夠對抽象的知識進行形象化的識記等等,引導學生發現符合自己的識記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培養學生概括知識的能力
歷史事件包括很多知識點,一般是背景、經過、影響這三大點,這些復雜的內容讓學生機械的記憶是無法提高學習效率的。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方法,引導學生對信息進行重組、加工,形成清晰的知識框架,更利于學生識記和掌握。
三、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
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實踐和創新,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創新,并指導學生進行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些訓練題,轉化學生的學習思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學生對歷史事件或是事物發表自己的觀點,并結合歷史史實進行分析和論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寫一些小論文等,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學的重要方面,不僅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在教學中我們要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建立起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因子分析的不同方式及其適用范圍
因子分析法,其基本目的在于用較少的因子,描述或解釋整個事件中變量的關系,不同于主要成分分析,它是通過降維的思想,將原始的研究數據通過矩陣(或協方差矩陣)的形式,以其內部變量關系相互關系為出發點,將錯綜復雜的變量用少數變量因子來表示的多元統計分析法。
因子分析可根據其出發點不同分為:R型因子分析、Q型因子分析,以及Q-R型因子分析:
R型因子分析,是針對變量所做的因子的分析,其基本思路為通過對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結構組合的研究,找出能夠表現所有變量的少數幾個隨機變量來描述大多數隨機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再根據其相關性的大小對變量進行分組,使同組內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較高,而非同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較低。
Q型因子分析,是針對樣品所做的因子分析。它與R因子的出發點不同,但核心的思路是相同的。它的計算是從樣品的相似系數矩陣出發,而R型因子分析的計算是從樣品的相關系數矩陣出發的。換而言之就是考慮指標的重要程度,決定保留哪些去掉哪些;Q型聚類分析考慮的是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哪幾類指標可以合并組成一個類,使得組內距離而小組間距離大(組內距離、組間距離根據具體問題進行具體的調整分析)。
Q-R型因子分析巧妙的運用了R型因子與Q型因子的對偶關系,將變量與樣品特性投影在一個因子空間內,使得樣品類型特征可以以空間內其他變量點來解釋。
水系沉積物樣品分析中,核心問題是研究元素共生組合關系,因此R型因子分析被視為樣品分析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就像原子內部規律組合的結構,R型因子將其所代表的多項變量因子進行整合,實現降維,不僅能體現出元素在含量上的相互關系,更可以反應元素內部成因關系。換而言之,R型因子分析結果可以用來進一步的分析元素的賦存狀態和形成方式。在地質事件過程中,經常會伴隨物質成分的活化和轉移,從而形成新的元素關系網,并在因子分析過程中得到體現。
Q型因子在計算過程中會對指標進行縮減,將保留的重要指標用以代表整體變量,排除分析的過程中因為更大的誤差和異常的數值而造成不必要的干擾,并減少了計算量。但在樣品分析的過程中,異常值往往是特殊構造、特殊解釋的突破口,為了保證實驗分析的準確性,往往不采用Q型因子分析法。
Q-R型因子分析的主要應用于研究變量和樣品之間的關系,由常用的R型因子分析,可以輕易的轉化成Q-R型因子分析,但Q-R型因子分析較少被提及應用不廣泛。
因子分析法在樣品分析中已經有了實質性的應用,尤其針對土壤、水系地球化學測量過程中分析元素種類龐大,圖件數量龐大,單憑人力很難快速準確地進行數據處理分析。相對于其他方式的普查,水系沉積物、土壤沉積物地球化學勘探有著取樣簡單、成本低、適用范圍廣等優勢。而水系沉積物的成分、含量特征與物源巖性存在著復雜的關系,數據處理是整個地球化學勘探的核心部分,有效的分析方法不僅可以提高樣品分析的速度,更可以提高沉積物樣品的準確度,對地球化學測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2 因子分析法在實際中的應用
在某長江中下游地區的1:20萬普查勘探過程中,針對3025個水系沉積物樣品進行了28種化學元素的分析。并利用R型因子對元素進行降維,提取有效的公共因子,根據少數公因子提供的變量,來反映不同元素之間的組合關系,進而劃分元素共生組合類型。在該地區的水系沉積物樣品分析過程中,將28種元素中信息的重疊部分進行組合,提取成為公共因子,以這少數變量綜合表現多個變量(此劃分基礎建立在原樣品中具有較多的共同特征)。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使用了Bartlett球度檢驗以及KMO檢驗,在準備過程中對樣品進行了相關性檢驗,對樣品相關KMO值進行分析,對實驗所得KMO數值進行劃分:KMO>0.9非常合適;0.8
對區域內28種元素進行分析后,利用正交旋轉因子在和矩陣對元素進行整合,將計算結果特征值進行綜合對比,最終選取前五個公共因子為重要因子(其特征根數值分別為R1-2.354、R2-1.521、R3-1.358、R4-1.186累計特征根百分比為75%)。這五種重要因子代表工作區內五中元素組合:(1)As,Sb,Mo;(2)Pb,Ag,Bi;(1)ZN,Cu;(4)W;(5)Au。上述五種聚類結合實際數據可以對各種元素之間的親疏關系進行識別。
聚類分析中所得到的R1組合對應Mo、As、Sb因子組合,代表了高溫熱液活動的特征。R2組合對應Pb、Ag、Bi因子組合,R3組合對應As、Sb、Mo因子組合,對應為多金屬礦化的物質屬性,說明上游地區有較為活躍的熱液活動。而通過實際勘探已經發現上游地區多為溫熱型礦床,基本與實驗數據相符。R4組合對應KMO計算結果中的W因子,通過兩方面證明了W元素具有較強的獨立性。R5組合對應Au因子,充分說明Au元素獨立的元素特征。
3 結束語
利用因子分析所得出的結論,將區域內28種元素減少為5個公共因子,極大的減少了工作量,使得原本無從下手的大數據處理簡化成了5個因子的組合,進而轉化為較為直觀的數據表。將數據加以解釋處理按照其分布梯度繪制成圖,即可將原數據70%多的信息簡單的呈現在了眼前。在實際應用中,圖件的辨識度極高,異常明顯,元素共生伴生關系便于解釋,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董毅,范麗琨,段煥春,等.青海大坂山地區水系沉積物測量元素組合分區[J].地質與勘探,2009,45(1):70-74.
[2]董毅.因子分析在水系沉積物測量地球化學分區中的應用探討――以青海都蘭地區為例[J].礦產與地質,2008,22(1):78-82.
[3]于林松,邱成貴,劉偉.青海省北部綠草山地區化探元素組合分類信息探討[J].山東國土資源,2014,30(20):54-57.
中圖分類號:TP391.9 文獻標識碼: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5.047
Experimental Teaching Quality to Improv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alysis
ZHANG Guo-ze
(School of Physical Engineering,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273165, China)
【Abstract】The laboratory responsible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to students,boost up students’ ability,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imagination and resolve, and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reform is important. That imparting knowledge-based, passive type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e past is no longer suitable for the needs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replaced by the culture of competency-based, active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Experimental Teaching Quality; Mode; Simulation technology; Simulink components
0 引 言
實驗教學是學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教學質量的好壞是對學校人才培養層次與質量的直接體現。實驗作為實驗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 在改善教學質量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實驗室在傳播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作用體現在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想象力的培養上。通過實驗教學,學生分析解決問題以及動手能力明顯提高。伴隨教學改革的日益深入, 實驗教學的改革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以往的教師灌輸式的理論教授方式,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當前,社會需要的是主動型、能力為主的人才培養。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切實轉變以往重理論教學輕實驗教學的錯誤觀念,重新認識實驗教學在學校教學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根據當前社會經濟對人才的要求, 改革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改革實驗教學手段,優化更新實驗教學的內容,切實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1 實驗教學的傳統模式與存在的問題
國內高校工科教育當中,實驗教學存在著硬件條件不足、硬件實驗條件的發展與技術要求不相符[2],加上近幾年高校擴招,實驗教學的硬件條件更是供不應求。進一步加大對教學硬件條件的投入,豐富實踐教學的內容、加強實驗條件的改革及建設,在目看來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面對這種情況,我國的教育主管部門采取了一些推進實踐教學改革及建設的措施。如:在全國高校本科的教學水平評估中,實驗室基地建設與建設投資及其實驗教學改革被列為一項重要的指標。并且,各高校也逐漸開始響應教育部的的這一舉動,紛紛實行了“雙基”型實驗室[2],與此同時,建設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當前,傳統實驗教學模式的缺點主要有以下幾點:驗證性的實驗所占比例較大,與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之間的比例失調;實驗模式單一、實驗室設備陳舊;實驗教學中缺乏先進的實驗教學手段。
2 提高電子信息類專業實驗教學質量的方法
2.1 實驗中引入相應的仿真技術來進行虛擬實驗
在實驗教學中引入計算機仿真技術,能夠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能夠通過計算機技術對學生的實驗操作的全過程進行觀察,對學生進行良好的跟蹤與指導,更好地進行學生實驗結果的采集工作,先進科學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對于提升實驗教學效果,提高實驗教學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引入計算機技術后,理論與實驗教學,教師教學指導與學生操作、思考融合成一個有機整體。以往傳統實驗教學中課堂、課時以及實驗設備因素的限制作用得到了解決,實驗教學更加靈活化,教學內容在時空上得到進一步的延伸,更好地激發了學生進行實驗的熱情。
將計算機仿真技術引入到實驗教學中,通過相應技術進行的虛擬實驗,為學生提供了更為靈活開放的實驗環境,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獨立思考能力,增強學生的的學習創新意識。對于實驗教學內容,仿真技術的應用,將虛擬性實驗與真實的電路實驗整合成有機整體,實驗的能動性與趣味性明顯提高,同時實驗內容的充實,有利于學生綜合實踐以及探索創新能力的培養。當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高校重新進行了實驗室的規劃建設,通過計算機仿真技術進行虛擬實驗是實驗教學改革發展的新方向。將與實驗教學相關的計算機軟件技術引入到高校實驗室中,為實驗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計算機仿真技術的應用,一方面能夠改善實驗教學條件、充實實驗教學的內容,另一方面,還能夠明顯降低實驗成本,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通過單片機的實驗教學,能夠發現,教學過程中引入proteus仿真軟,通過該軟件對單片機的硬件系統進行模擬,克服了實際實驗過程中硬件電路固定以及實驗內容不易改動等因素的限制。實驗設計全過程,除計算機外不用再進行任何硬件的添加即可實驗,這有力地推動了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更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仿真技術的另一重要應用主要表現在學生的業余愛好上,如挑戰杯、電子設計大賽等等,學生就能夠用計算機來實現仿真,首先用計算機仿真出實驗的模型,再在計算機上進行相應的模擬調試,最終用硬件來實現。在整個仿真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潛能,通過大量的仿真對比,來達到設計目的,也可大膽反復地調試,避免了器件的損壞。電子設計競賽中,由于proteus開發環的運用,培訓過程中不需投入任何硬件的條件下,學生卻普遍反映,對于單片機的學習比單純理論知識的學習更易接受也更易得到提高。事實證明,運用proteus進行系統仿真成功后進行的實際制作,可明顯的提高單片機系統的設計效率。此外,遠程教學中仿真教學的運用具體重要的意義,對于教學改革是一種很好的嘗試[2]。
2.2 實驗中引入Matlab軟件內建的Simulink組件技術
目前,我國開設了電子信息類專業的高校中,大部分都將Matlab軟件作為重要的實驗教學平臺,對定理以及算法進行仿真和驗證實驗。Simulink組件作為Matlab的重要組成,能夠為用戶提供一個仿真分析與動態建模的集成系統環境。該環境下,只需利用鼠標進行簡單直觀的操作,就能夠完成復雜系統模型的構建,在此過程中避免了大量繁雜的書寫程序。由于 Simulink組件具有適應性強、效率高,結構仿真精細、流程清晰且貼近實際、效率高、使用靈活等諸多優點,Simulink組件技術已經被廣泛地運用于處理數字信號與控制理論等復雜的仿真設計之中。同時Simulink能夠通過連續、離散采樣時間以及兩種采樣時間混合的的方式進行建模,該組件還可支持多速率系統,不同的系統組成部分的采樣速率不同。此外,Simulink為動態系統模型的創建,提供的圖形用戶接口(GUI) ,使在進行模型方塊圖的創建時只需通過鼠標單擊與拖動鼠等簡單操作即可完成,為用戶提供了一種更便捷、更直接的創建方式,同時能夠立即獲得系統仿真結果。
該組件的這一特性,一方面可以使算法的驗證更為簡單,減少學生投入在驗證性實驗中所用的時間,而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設計性、綜合性試驗中;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快捷的驗證新思路、新算法,而不會由于代碼調試方面的問題影響了創新實驗的開展。以自適應濾波中的經典RLS 算法為例,如果直接采用Matlab編程方式,在進行代碼調試時,就會消耗掉大量的精力,代碼長度將達到200 行以上。而如果采用Simulink組件模塊化設計的思想,只需要鼠標對模型的拖拽,就能以流程圖的形式將濾波器搭建起來。由于Simulink提供了豐富的元件庫,采用圖形化的表示方法,學生在進行算法驗證的時候只需調用成熟的模塊進行參數設計即可。這樣的實驗方法事半功倍,思路清晰,參數的調整也十分便捷,廣受學生歡迎。由此可見,引入Simulink組件后的實驗,既不會影響實驗效果,又能夠提高實驗效率,對學生模塊化編程的思想也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3 結 語
當前,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進行實驗教學改革已經迫在眉睫,而大學實驗教學的改革又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動手和創新能力。實驗教學必須能夠跟得上時代的腳步,把計算機仿真技術與Simulink組件技術應用到實驗教學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學習到先進技術的同時,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1;G623.5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5-0043-01
當前,不少家庭都配備了電腦,給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一些學生對電腦鍵盤的使用和熟悉程度只限于幾個游戲中常用的鍵位,一旦要求文字輸入時,他們對鍵盤使用就不熟練了,文字輸入的指法也不十分準確。尤其是一些學生的輸入速度更是蝸牛爬行,更談不上盲打要求,嚴重影響了他們信息技術素養的進一步提升。文字輸入是計算機應用的基礎要求,信息技術教師要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良好的打字習慣,采用多樣化訓練方式引導學生踏實做好鍵位指法練習,循序漸進地提高打字速度,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熟練操作鍵盤。
一、牢記基礎要領,培養良好習慣
對小學生而言,主要要求的打字方法是拼音打字法。影響學生拼音打字能力的兩大因素一是指法運用不熟練,二是打字姿勢不正確。教師要進一步提升學生打字能力,加快學生打字速度,就要加強對學生的指法訓練。計算機鍵盤的分布是根據輸入頻率的高低、手指動作的規律進行排布的,運用頻率高的鍵位主要是分布在手指動作方便的位置。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指法訓練時,要攻克的第一道難關就是要求學生在踏實記憶掌握“ASDF、JKL;”8個基準鍵位。具體記憶方法可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歌謠、口訣或順口溜等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記住基準鍵位。初步記憶達成后,教師可采取單鍵位字母輸入、運用拼音進行簡單字詞輸入、不定向輸入等多樣化的練習方式,讓學生在反復不斷的練習中強化鍵位的對應位置記憶和指法運用。基準鍵位熟悉之后,教師再要求學生正確運用指法輸入,使用復雜一點的詞匯或短篇故事輸入來訓練主鍵盤的其他鍵位的運用。這樣,學生就會在循序漸進中熟練掌握主鍵盤各鍵位,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拼音打字速度。培養學生正確指法的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打字習慣。如打字時上身要坐直坐正,不要弓腰駝背,兩腳要放平,手指要凌空置于鍵盤的對應鍵位,需要輸入相應鍵位時指尖輕觸鍵位即可。眼睛距離電腦屏幕要保持在50厘米左右,不可過近,視線與電腦屏幕要保持平視姿勢,不可長時間低頭看鍵盤。輸入字號要放大,以確保在50厘米之內能清楚地觀看屏幕,及時糾正輸入錯誤。連續打字30分鐘,要站起來進行手臂伸展活動5分鐘左右的時間。總之,良好的打字習慣有益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使用電腦時的細節,以良好的打字習慣帶來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
二、注重訓練方法,提升訓練效益
對小學生來說,無憂無慮地玩樂是他們的天性。如果教師一味地要求學生進行枯燥的、長時間的打字訓練,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事倍功半。因此,教師要訓練學生良好的打字習慣,就要從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出發,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生動有趣、多元創新的訓練方式引導學生在不斷的打字訓練中形成良好的打字習慣。教師在教學中就應充分利用學生愛玩的特性,充分挖掘教材中有趣的內容,使學生在趣味中完成訓練任務。如教師可制作26個字母卡,以“找朋友”的方式讓學生拼湊出正確的電腦主鍵盤。在對學生進行訓練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打字,保持一定的打字速度,要盡量練習到盲打的水準,以適應信息化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打字訓練一定要做到嚴格規范、嚴謹有序。如從學生一開始接觸鍵盤練習打字時教師就要提出不能看鍵盤以訓練盲打的高要求,并要求學生必須熟練記住字母鍵位后才可上機練習等。學生上機練習后,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生是否用錯指法,將手指放在錯誤的鍵位上或是否出現“一指禪功”現象,如果發現,教師就要及時糾正學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通過這些嚴格的要求,學生良好的打字習慣一定會在不經意間形成。當然,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教師還要做到鼓勵為主,多給學生時間和機會去練習,并對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的鼓勵,以不斷激勵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打字訓練中。為了調動學生的打字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在學生初步掌握鍵盤指法之后,可進行簡易的綜合性練習,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兒歌、小故事、謎語、童話等輸入材料讓他們邊讀邊打。這樣一方面能激發學生的打字興趣,另一方面還可借訓練打字的時機增加學生的文字閱讀量,提升識字能力。同時,針對學生輸入時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教師可在學生打字時播放生動的兒歌,減少學生分神的機會,歡快的音樂節奏會為枯燥乏味的打字創設歡樂的氛圍。
三、結束語
總之,電腦打字輸入是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信息技術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電腦使用習慣,指導學生正確的打字方法,為提升學生信息技術綜合素養、發展綜合技能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血液光量子療法又稱紫外線照射充氧自血回輸療法,為一種物理療法。關于血液光量子療法引起血細胞超微結構改變生物化學免疫學、血液流變學及腦梗塞病人臨床癥狀改善的研究已有不少報告。為了解血液光量子療法治療急性腦梗塞高脂血癥的療效以及血脂降低是否由于基因改變所致,急性腦梗塞由于腦供血障礙使腦組織缺血、缺氧引起的腦軟化,臨床上各動脈閉塞后引起相應區域的腦組織軟化,產生各自臨床綜合癥。以言語障礙、肢癱為其共同標志。我院近二年收治急性腦梗塞60例,其中30例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輔以血液光量子療法治療,療效滿意。
1 臨床資料
1.1一般情況 60例患者,男30例,女30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60.5歲。
1.2 病人來源 本組60例均為住院患者,有高血壓病史20例,發病病時2~72小時,經臨床加顱CT確診為急性腦梗塞。
1.3 臨床表現 頭暈、乏力、言語不清,視物缺損,肢體麻木及運動障礙。肌力0~Ⅱ級20例,Ⅲ~Ⅳ級35例,無癱瘓5例,而以意識障礙、嘔吐、抽搐5倒。6例在糖尿病基礎上并發的腦梗塞,50%的心電圖有ST-T改變,63%的有血脂升高及血液變學異常。顱CT檢查3天后均有低密度改變,血液離子和二氧化碳結合力檢查正常。
1.4 診斷及確立部位 有癥狀和相應區域的腦、神經缺乏體征,加上腦CT確立診斷。腦CT定部位,其中基底節30例占50%,腦葉20例占33.3%。橋腦4例占6.7%,小腦6例占10%。
1.5 療效判定 臨床治愈:意識清晰,癱側肢體肌力恢復Ⅳ級以上,生活自理,有效。意識清晰,癱肢肌力提高在Ⅱ級以上,需要床上護理,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改善。
附表 兩組一般臨床資料及治療結果
轉貼于
1.6 治療方法 對60例急性腦梗塞患者分為低分子右旋糖酐輔以血液光量子療治療組,低分子右旋糖酐對照組。兩組年齡、性別經統計學處理差異均無明顯性見表。兩組飲食均為低鹽、低脂飲食,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日一次靜點,用藥二周。治療組同時輔以血液光量子療法治療,置于光量子血療儀操動器上,10個生物劑量紫外線照射8min,同步充氧(5L/min)12min,血液處理完畢導入血袋回輸患者。2天一次,5次為1療程。每次采靜脈血200ml,充氧12分鐘,經紫外線照射10分鐘后加輸,共5次為一療程,無不良反應。常規治療:給予ATP、輔酶A、胞二磷膽堿、維腦路通等綜合治療。
1.7 結果判定 急性腦梗塞病人經過一療程治療組總有效率93.2%,對照組66.7%。x=5.104,差異顯著0.01(<P<0.025)見表。
2 討論
急性腦梗塞治療常常采取限制鹽和脂肪的攝入,控制顱內壓及血壓,靜點低分子右旋糖酐、腦細胞營養藥,有糖尿病史、血糖升高者,除控制血糖外,甘露醇250ml中加胰島素6~8U,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加胰島素12U。高能光量子極易被血細胞表層及血漿中蛋白質(包括酶)、脂類等吸收,引起電子向高能級躍遷,使相應分子進入激發狀態。本報告在上述基礎上輔以血液光量子治療,結果表明療效滿意,總有效率同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0.01<P<0.025)。其原理分析:其機體在如下改變時,紅細胞壓積、全血比粘度、血漿比粘度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增高。以及血小板、纖維蛋白原含量明顯增高。血清紅細胞免疫功能(RVTA)增強因子活性低于正常,纖溶系統活力下降,不能及時有效地清除、溶解血栓,易導至腦梗寒。腦梗時腦組織局部缺血、缺氧、水腫、壞死。然而,急性腦梗塞治療組顯著與它們的藥理及機理密切聯系。低分子右旋糖酐能緩解高凝狀態,疏通血流,改善微循環,增加梗塞區腦組織的血流,恢復腦、神經缺失的癥狀。血液光量子療法,調節免疫力,降低血脂、血糖、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環,促進機體的氧代謝和能量代謝,提高血氧保護度,增強組織供氧,調節凝血機制,以及提高細胞免疫功能,故此治療組顯著。筆者認為靜滴低分子右旋糖酐輔以血液光量子治療急性腦梗塞值得推廣應用。
結果顯示了血液光量子療法為降低血清脂蛋白(a)有效、安全的辦法,但血清脂蛋白(a)降低能維持多長時間還待進一步的深入臨床觀察研究。
參 考 文 獻
[1]王鎮藩,孫金成,劉忠德,主編.遼寧省綜合醫院住院病人疾病標準,療效評定標準,遼寧省衛生廳出版,1988,104.
[2]宋風英,等.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血液流變學研究.中級醫刊,1993,28(3)1.18.
【關鍵詞】 原子吸收; 血清; 鋁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 new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icro-aluminum in the human serum sample. Methods The blood samples were treated with HNO3 and the blood allumin was removed centrifugally. The content of aluminum was determined by Zeeman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GFAAS). Results The detection limit of this method was 0~1μg/L, the linear range was 0~5μg/L , relatve standard deviation(RSD) was 2.54%,and the recovery rate was 96.5%~103%.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credible, simple and fast, and suitable for the diagnosis and analysis of clinical medical examination.
【Key words】 GFAAS;serum;aluminum
近年來國內有關鋁與人類疾病的研究結果表明,鋁與腎病、高血壓、糖尿病、早老性癡呆、腫瘤等疾病的發生、發展有密切的關系。因此,準確、快速地檢測生物樣品中微量鋁,提高臨床診斷水平仍然是實驗室技術探討的熱門課題。為此,筆者于2008年在開展相關的課題項目研究過程中,參考國內有關文獻[1~5]用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生物樣品中金屬元素含量的經驗,采用塞曼石墨爐原子吸收法,以適當的基本改進劑稀釋樣品,對正常人體血清鋁水平進行了分析測試,取得了較好的結果。
1 實驗部分
1.1 原理 注入石墨爐的樣品經原子化后,其中待測元素鋁的基態原子吸收來自鋁空心陰極燈發出的特征譜線,在一定范圍內,吸光度與其濃度成正比,可通過標準曲線定量求得鋁的含量。
1.2 主要儀器及試劑 標準溶液試劑為北京國家鋼鐵研究總院1000μg/ml(GSBG62006-09)。鋁標準貯備液1μg/ml AI,0.08mol/L優級純硝酸鎂介質,用時逐級稀釋至0.1μg/ml AI。
1.3 儀器工作條件 日立-7000型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日立石墨爐原子化器,日立A1空心陰極燈,日立自動進樣器,日立數據處理機,日立涂層石墨管,法國制Eppendorf 20μl微量取樣器。波長:309.3nm;燈電流:10mA;狹縫:1.3nm;高純氬氣流量150ml/min,原子化時氬氣流量:30ml/min;測量方式:峰高積分吸收;進樣方式:自動進樣;進樣體積:20μl;校正模式:標準曲線;背景校正塞曼效應;計算方式:濃度直讀。
石墨爐升溫程序:干燥60~100℃,30s;灰化500~500℃,30s;原子化2600~2600℃,5s;清洗2800~2800℃,3s。
1.4 實驗方法 標準曲線的繪制,本實驗結果表明鋁濃度在≤5μg/L時與吸光度呈線性關系。分別取0.1μg/ml AI標準溶液0.0、0.1、0.2、0.3、0.4、0.5ml于10ml試管中,以0.08mol/L硝酸鎂稀釋至刻度,混勻后按儀器設定的工作程序測定吸光度,繪制標準曲線。
1.5 樣品分析 血樣來自受檢者于清晨空腹取肘靜脈血2ml,不加抗凝劑,3000r/min離心10min。取0.5ml血清放入潔凈的小試管中,加入適量0.08mol/L硝酸鎂介質經振搖后以3000r/min離心5min,取上層清液直接進樣20μl,同時做試劑空白。樣品的吸光度經試樣空白校正后,在標準曲線上直讀濃度,結果乘上稀釋倍數即得血清鋁的含量。
2 結果
2.1 回歸方程及檢出限 本實驗標準曲線的回歸方程式為Y=1.343X+3.646,相關系數r=0.9996,線性范圍:0~5μg/L。
2.2 精密度試驗 為了驗證本方法的準確性,對經處理后含鋁量為5μg/L的正常血清按測定步驟進行重復測定,取同一份血樣0.5ml連續重復測定10次,結果見表1。從表1可見,各次測定的變異幅度不大(RSD=2.54%),相對標準偏差小于3%,表明本方法的重現性比較好。表1 精密度試驗結果
2.3 方法的回收試驗 為了驗證方法的準確性與可靠性,按試驗測定步驟,用標準加入法進行回收試驗。從表2中看出,本方法的回收率在96.5%~103%,平均為98.5%,回收試驗結果比較滿意,見表2。表2 鋁的回收試驗結果注:計算公式:回收率(%)= 測得值 本底值+加入標準量×100%
2.4 血清中鋁含量測定結果 本研究應用上述方法測定了210名鋁作業工人和500名正常對照組的血清鋁含量,鋁作業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非常顯著性(t=24.19,P
3 討論
在石墨爐原子吸收分析過程中,血清樣品不經任何處理直接引入原子化器的方式存在基體的嚴重干擾,影響結果的準確性。因此,以適當的基體改進劑稀釋樣品,可以克服粘度對進樣的影響,降低背景吸收干擾。同時,由于血清粘度大會給取樣本身帶來誤差,所以選擇高性能的石墨管以提高分析靈敏度和精度,保證實驗結果準確性是原子吸收分析的關鍵。
本實驗方法選擇了雙光束具有自動背景校正的塞曼效應原子吸收光譜儀,結合酸解去蛋白法直接測定血清中鋁的含量,結果表明,當血清中鋁濃度為5.46μg/L時,測定的相對標準偏差為2.54%(n=10)。應用本法同時檢測了500例正常對照組和210例鋁作業工人血清中鋁的含量,鋁作業組明顯高于正常組,差異有非常顯著性(t=24.19,P
參考文獻
1 朱啟星,沈 彤,李 菁,等. 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兒童末梢血血鉛含量.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3,37(2):128-130.
2 熊麗萍,陳世件. 南昌市某醫院住院病人血鋁水平調查. 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03,20(6):39-40.
一、定量分析的理解
定量分析方法這一概念出自分析化學,是指對化合物或混合物組分的相對比例進行測定。定量分析方法是自然科學的一種基本方法,從哲學的角度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在方法論上是相通的,科學的發現遵循相同的邏輯和過程,兩者有時可使用相同的手段,只要對人類社會的研究采用了科學的、可靠的、能夠重復和檢驗的方法,那么這種研究所獲得的知識也是科學。當代自然科學普遍使用實證、推理的研究方法。首先提出假說,然后嘗試用經驗性的證據來驗證。量化是自然科學研究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定量分析(qMantitative analysis)是分析一個被研究對象所包含成分的數量關系或所具備性質問的數量關系;也可以對幾個對象的某些性質、特征、相互聯系從數量上進行分析比較,研究的結果也用“數量”加以描述。
二、定量資料分析的方法的應用
1、國防方面 在國防經濟學研究中,將軍事學、經濟學、系統科學,現代數學、統計學和計算機技術結合起來,共同研究國防經濟現象的數量表現。而運用統計學中定量分析方法,可使國防經濟的研究得到更準確和有效的定性結論,以化人們對國防經濟問題的認識,優化相關決策,促進國防經濟學的科學化和規范化。經濟學中阿羅不可能性定理是用數量化和形式化的分析方法得到定性結論的一個典型,它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都很明顯。用系統聚類方法對國防經濟、軍事格局的研究也具有這樣的特點。對國防經濟問題進行認識、判斷和決策,依賴于對基本情況與基本規律的準確了解和對未來變化的可靠預測,這需要有實用和精密的理論,要求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幫助提高理論的準確程度和實用程度。例如,國防經濟學家認為,一國國防經濟實力的強弱是決定一國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這里的強弱應該是一個相對量。國防經濟實力的對比是更為重要的因素,而要對國家之間的國防經濟實力進行對比,就需要進行定量分析和比較。否則,這種比較就成為主觀的和無根據的東西。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還可以使國防經濟學科走向成熟,有利用開闊研究人員的視野和方法,拓寬國防經濟的研究領域。
2、醫學方面 定量資料是醫學科研及論文中涉及較廣的一類資料 ,其定義為測定每觀察單位某項指標的大小而獲得的資料 ,其變量值是定量的 ,正確合理地選用定量資料的分析方法關系到論文及科研成果的科學性與嚴謹性,可以使醫學更明確快速的發展,。
3、旅游方面 對旅游資源進行必要而準確的定量分析,不是可有可無,更不能隨心所欲(或者憑長官意志)。在整個社會所處于的市場經濟中,旅游文化市場是一個特殊的市場,它有著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活動規律。對現今社會,旅游資源的定位分析是從客觀方面所作出的價值判斷,而我們需要對他作出的定量分析,就是從主觀方面的一種價格定位,也就是可以進入旅游市場的文化產品作出明確的、可以浮動的價格審定。通過定量資料分析,得出具有主導性的清晰、明確的認知之后,才能根據結果發掘出更好更有潛力的旅游資源。
4、市場營銷方面 為順應市場競爭形勢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精確營銷的重要性,而實現精確營銷目標的前提是對市場做出精準的認識和判斷,因此市場研究也就越來越為現代企業所依賴。統計分析是認識事物的重要工具,一旦有效地運用于市場營銷就會為營銷決策者提供精準指導。因此,有效的將定量資料分析運用到市場營銷中并分析得出準確清晰的分析判斷,是順應現代市場形勢變化的必要條件。
5、教學方面 隨著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改革的深入展,高等教育在社會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高教研究逐步受到重視。但高等教育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光有理論還不足以學有所用同時還要有教育實踐。高等教育研究采用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就是把多種學科領域中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作為工具來分析和表述在教育理論和實踐中的問題。將統計學的相關理論應用在高等教育中的一個比較特殊的教學實踐中,用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來探討差異素質學生的教育,為如何因材施教提供方便的方法。
6、市場服務方面 服務行業的質量提升涉及方方面面,量化指標是改進工作中的基礎組成部分,對服務時限的控制又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因為在業內人士中流傳著一句諺語:遲到的服務就像是雨過送傘。養成以客戶為導向、以數據分析為手段的理念對我們尋找影響服務過程質量的關鍵因素來說意義深遠。市場經濟下,市場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通過定量分析數據得出加強專業人才的教育和培養的方式,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智力資源,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大力培養復合型人才,努力提高其綜合素質,提高服務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7、投資與能源消耗方面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粗放型的增長方式造成了高投入、高消耗、低能源利用率、低產出的現象。國家提倡節能減排,必然會要求對能源的需求量下降,從而會放緩經濟的增長速度。通過利用定量資料的分析,可以對我國GDP與能源消耗、投資長期均衡和短期調整狀況進行實證分析,為我國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導,實現節能降耗與經濟增長的雙贏。
參考文獻:
[1]鄭學詳李劍華.軍事經濟研究方法[M].解放軍出版社,2007.
[2]庫桂生. 沈志華.國防經濟學[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3]孫振球,徐勇勇.醫學統計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
[4]潘懋元.中國高等教育研究的歷史與未來(M).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9).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Quantify of Factor Analysis in Teaching Effect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YANG Qiufen
(Technology Teaching Department, Hu'nan Radio & TV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15)
Abstract The most important step of teaching evaluation is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result, while the result through data processing can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evaluation. The original data of teaching evaluation can be processed by many calculation methods, such as the factor analysis and fuzzy evaluation. This paper mainly performs the factor analysis, and interprets the way to conduct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which is intended for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eaching effects.
Key words factor analysis; teaching effect; satisfaction
0 引言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對于教學質量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這對教師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要想取得長遠的發展,其務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所以,積極探索客觀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方法,建立科學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和監控體系,是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
近年來,大學生作為主體參與教師評價,已成為我國高等院校普遍采用的評價方法。學生對教師進修評價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首先,學生本身就是教師教學水平、教學成果的體現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學生產生影響;其次,學生了解到教師的各方面的教學素養、風紀以及教學能力等,他們對教師的教學是最知根知底的,所以,由學生對教師的能力及教學質量進行評價能夠較全面地分析出教師的教學質量。
1 因子分析法簡介
因子分析法是一種統計分析法,其通過對樣本相關系數矩陣的內部結構的剖析,來研究變量之間的內部依賴關系,探求觀測數據中的基本結構,從大量的數據中,推理出一些不能直接觀測到的“潛在變量”。使用因子分析法的一個主要目的是想用最少的因子去推斷出最多的觀測事實,如此一來,可以更好地實現對數據結構的簡化,可以更深一步地揭示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系。
因子分析是根據樣本資料將一組變量分為成潛在起支配作用的特殊因子和公共因子的組合,由此可見,因子分析法既突出了變量的特殊性,又突出了變量的公共性。此處的特殊性是指變量存在本身都有的信息,這些信息是其他變量所不具備的;公共性是指變量之間受到公共因子的作用,變量與變量之間具有相關性。其數學模型為:
= + + … + ( = 1,2,…,)(≤)
其中,為一組原始變量,,,…,稱為公共因子,稱為的特殊因子。用矩陣形式可表示為: = +
其中, = ,稱為因子荷載,其能夠很好地反映出第個變量與第個公共因子的相關性程度, = 。中各列元素的平方和 = ( = 1,2,…,)稱為公共因子的方差貢獻,則是衡量公共因子相對重要性的尺度。中各行元素的平方和 = ( = 1,2,…,)稱為變量的公共度,刻畫所有公共因子對變量的總方差所做的貢獻。則公共度越高表示該因子分析模型的解釋能力越好。
因子分析法的適用條件:若相關系數矩陣中大部分相關系數都大于0.3且通過統計檢驗,則變量適合做因子分析;反之,則不適合。
2 教學效果滿意度評價結果分析
2.1 樣本及變量指標的選擇
在樣本的選擇方面,本文對某一階段奧鵬遠程學員2012- 2013年度第二學期的課程教學效果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為了使調查結果更具代表性,本文選取了國貿專業的25名教師作為被評估的對象,在這些老師教過的班級中,每個成績段都抽取一定比例的學生,讓這些學生填寫問卷,總共發放180份問卷,最終有效問卷150份。
在變量指標的選擇方面,本文主要選擇了十項指標,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
表1中的十項指標都視為一個數據分析的變量,10分作為每項的指標分值,每個指標的數據為所有的原始數據的平均(見表2)。
表1 關于教學效果滿意度評價指標
2.2 因子分析過程的結果
(1)數據標準化。最初數據輸入到SPSS13.0軟件中,由該自動第數據進行標準化操作。
(2)相關性分析。相關性分析過程中,還是采用上述軟件來對相關系數矩陣進行精確計算,最終結果表明大部分的相關系數都大于0.3。此外,這些相關系數也都符合顯著性檢驗。Bartlett檢驗值為283.197,數值較大,P<0.0001。KMO統計量為0.678>0.5;所以這10項教學滿意評級指標可以借助于因子分析法。
表2 25位教師的教學效果滿意度評價數據
(3)求解因子載荷。借助于SPSS13.0軟件,可以得到各項指標的相關系數矩陣的特征值與方差貢獻率。為了使因子載荷矩陣的結構得到進一步的簡化,需要將因子載荷矩陣旋轉。在旋轉的過程中,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方差最大。
(4)計算因子得分,對教學效果滿意度進行綜合評價。
公共因子的得分函數為:
= 0.023 + 0.055 0.058 0.014 0.035 0.100 + 0.256 + 0.280 + 0.264 + 0.258
= 0.059 0.172 + 0.117 + 0.350 + 0.364 + 0.408 0.019 0.095 0.041 0.041
= 0.409 + 0.410 + 0.280 0.140 0.021 0.023 + 0.007 + 0.065 0.008 0.012
進而可得到構造評價函數公式:
= + +
上式中,、、既可以是每個公共因子的方差貢獻率,也可以是由專家來直接給定相應的權重。本文在計算過程中,是以前者來得到相應的評價函數。
= 44.200% + 28.329% + 15.631%
通過上式可以得到25位教師的綜合因子得分,由此可以看出誰是最受學生滿意的教師。本文綜合得分以0為基準,得分越大于0,其說明滿意度越高;反之,則滿意度越低。
3 結論
綜上所述,因子分析能夠有效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由最后計算得到的公共因子得分,教師能看到學生對自己的評價情況,從而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和優勢,進而對自己進行有針對性的提高和完善。教育主管部門可以根據該結果來對教師的教學情況作出準確評判,從而做出相應的激勵,如此能夠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十二五規劃資助項目(XJK013 BXX006)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丁興富.遠程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 楊秋芬.計算機輔助教學研究[M].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