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與防治》期刊提供以下投稿方式及注意事項:
一、在線投稿:通過期刊官網在線投稿,系統支持稿件上傳、進度查詢及審稿意見反饋,需注冊賬號后提交。
二、郵箱投稿:部分欄目接受郵箱投稿,《環境污染與防治》期刊地址:中國杭州天目山路109號。
三、注意事項:在投稿前,務必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
投稿須知:
(一)為便于匿名審稿,請另頁注明作者姓名、性別、出生年份、最后學位、職稱、工作單位、通訊地址,電話號碼、E-mail等。
(二)文獻說明放在文末,整篇文章順序編碼;同一文獻多次引用需并置,原著名稱只出現一次。外文參考文獻按照國際通告的著錄格式標注。
(三)來稿只要觀點明確,言之有物,論證嚴密,說理透徹。
(四)中文關鍵詞盡量從《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第二版)選取,也可選用自由詞,3~8個為宜。
(五)注釋。注釋用于對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分別為:①、②、③…,注釋內容置于正文之后。
保持聯系暢通:在投稿后,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編輯部在審核過程中能夠及時與作者溝通。
耐心等待審核:由于編輯部工作量較大,審核過程可能需要一定時間,預計審稿時間為:1-3個月,作者應耐心等待審核結果,并避免頻繁催稿。
綜上所述,向《環境污染與防治》期刊投稿可以選擇在線投稿或郵箱投稿兩種方式。在投稿過程中,作者應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并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與編輯部溝通。
《環境污染與防治》期刊是一本在我國環境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它致力于為環境理論研究者和環境實踐工作者搭建交流平臺,全方位展示環境領域的前沿成果與實踐經驗,創刊于1979年,是由浙江省環境保護局主管,浙江省環境保護科學設計研究院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國際刊號:1001-3865,國內刊號:33-1084/X。
環境污染與防治發表范例
-
反硝化聚磷菌顆粒污泥的培養、特性及活性恢復研究
作者:楊曦; 李亞峰; 武利; 楊繼剛; 李倩倩; 陳金楠
-
中國PM2.5暴露人群健康損失評價及區域差異分析
作者:關楊; 容冰; 王依; 李新; 熊善高; 邵超峰
-
湖南某鉛鋅錳冶煉區總懸浮顆粒物重金屬來源及健康風險評價
作者:許云海; 劉亞賓; 伍鋼; 伍鵬; 周志強; 戴金鵬; 楊海君
-
杭州西湖底棲動物群落結構及其水質生物學評價
作者:姚思鵬; 饒利華; 徐駿; 張巍; 楊俊; 陳鋆; 丁秀穎; 蔡婷婷; 吳芝瑛
-
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酸洗廢液中重金屬的應用研究
作者:毛晨鵬; 于兆飛; 周芯; 陳肸; 謝經良
-
固定源廢氣高濃度揮發性有機物的檢測方法研究
作者:王效國; 吳宇峰; 關玉春; 張肇元; 劉殿甲; 張靜
-
貴州遵義松林鎳-鉬多金屬礦區土壤及農作物釩健康風險評價
作者:張迪; 周明忠; 熊康寧; 顧秉謙; 楊樺; 姚成斌
-
烏魯木齊某含油廢水污灌區土壤中正構烷烴空間分布特征及來源解析
作者:吳啟豪; 馬曉利; 陳平
-
南京城市森林植物葉面顆粒物的含量特征
作者:張俊葉; 鄒明; 劉曉東; 王林; 朱晨晨; 俞元春
-
稀土元素分離與提純技術研究現狀及展望
作者:許曉芳; 譚全銀; 劉麗麗; 許開華; 李金惠; 王志石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