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黑龍江民族叢刊》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稿件應注明標題、作者姓名、單位、職務和電子郵箱地址,注釋體例應參照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推薦使用的《法學引注手冊》。
(二)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寫單位名稱(一、二級單位)、所在城市(不是省會的城市前必須加省名)、郵編,不同單位的多位作者應以序號分別列出上述信息;作者通訊地址、電話。
(三)提供400字左右的論文摘要和3—5個關鍵詞。摘要應包括:論文所研究的主要問題、得出的基本結論、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及所提出的主要政策建議等。
(四)文題:要求簡潔、明了,準確反映論文的內容,一般不超過20個字。
(五)學術性文章引用文獻須核對原著,務求準確。注釋(參考文獻)用文后標注法。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黑龍江民族叢刊》是一本在社會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85年創刊,由黑龍江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主管,黑龍江省民族研究所主辦,為雙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23-1021/C,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004-4922。
該刊設置了民族工作研究、民族理論、民族經濟、民族歷史、民族學等欄目,覆蓋社會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社會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黑龍江民族叢刊發表范例
-
黑龍江赫哲族民俗文化產業研究——以街津口赫哲族村為例
作者:王威
-
黑龍江省薩滿民俗文化旅游開發研究
作者:王海榮
-
西藏公共服務支出結構優化的系統動力學分析
作者:田旭
-
北室韋吐紇山地理位置考
作者:王禹浪
-
工布苯日神山崇拜的“新苯派”特點與佛教化演變趨勢
作者:劉潔
-
阿保機時代宗教與政治關系研究
作者:李鵬
-
論金朝政治制度建設及歷史影響
作者:姚雯雯; 吳傳剛
-
從相關文獻看皇太極對薩滿教的改革與規范
作者:王娣
-
孝莊文皇后的佛事活動與滿蒙初期政治關系
作者:聶曉靈
-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符號在當代藝術中的運用與創新
作者:賈潔; 杜冰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