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法學評論》期刊投稿需要注意以下信息:
一、基本投稿方向
該刊是一本由湖南大學主辦的政法期刊,2021年創刊,本刊主要欄目有:實證·數量法學、湖湘法學名家、學術專論、域外法學。旨在推動政法學科發展和政法教學實踐創新。
二、內容與格式規范
(一)來稿必須是未經公開發表(網發除外)的原創論文,字數以1.5萬字左右為宜,歡迎長篇稿件。
(二)來稿須符合學術規范,必須具有原創性、創新性和學術性,有獨到見解和學術價值,重復率檢測高于15%者恕不錄用;一旦發現有套改、抄襲行為,取消錄用資格。
(三)參考文獻應保持在5條及以上。參考文獻中的作者為1~3位時應全部列出,多于3位時只寫前3位,后面加“,等”即可;多位作者之間用逗號“,”隔開,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要齊全,順序要規范。
(四)文中小標題一般分為三級,第一級標題用“一、”、“二、”、“三、”標示;第二級標題用“1.”、“2.”、“3.”標示,第三級標題用“(1)”、“(2)”、“(3)”標示,每級標題序號前均空兩格。
(五)正文:一般應包括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三個部分,層次系統為1~3層,如:“1”,“1.1”,“1.1.1”,各級標序均左頂格,第2層后空1字距排標題。
(六)創刊號采用郵箱投稿,之后將逐步啟用網上投稿系統。請將docx、doc格式WORD版稿件發至本刊投稿郵箱。稿件內容依次為:標題、中文摘要(500字以內)、關鍵詞(3-5個)、正文、英文摘要。正文中的圖、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分別依序連編編排序號。
(七)作者簡介在稿件首頁頁腳:姓名、工作單位全稱及職務(職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其下轄的市、縣)的地名、聯系電話(可放入稿件末尾)、郵政編碼。
(八)本刊實行注釋和參考文獻并行制,引證文獻皆為參考文獻,注釋為進一步說明文字。注釋采用腳注方式標注,引注格式請參照最新版《法學引注手冊》。
(九)內容涉及基金資助項目、專利項目或獲獎項目等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項目編號,并附單位證明和項目證書的復印件。
(十)選題明確、觀點突出、論證嚴密、論據可靠、數據準確、有獨特的創新理論和見解、語言流暢,且符合學術規范。
三、審稿周期
《湖湘法學評論》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發行周期為:季刊,期刊級別:部級期刊,建議投稿前仔細核對格式要求,避免因細節問題延誤發表。
《湖湘法學評論》創刊于2021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季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作為一本專注于法學領域的學術期刊,一直以來都堅持嚴謹、公正、高質量的學術標準。其中,其獨特的專家匿名審稿制度更是其保持學術權威性和公信力的關鍵所在。這一制度確保了每一篇發表的論文都經過嚴格的篩選和評審,真正體現了學術的嚴謹性和公正性。
專家匿名審稿制度,顧名思義,是指在稿件評審過程中,評審專家的身份對作者和編輯都是保密的。這一制度的實行,有效地避免了評審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偏見和主觀因素,確保了評審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在雜志中,每一篇投稿的論文都會經過嚴格的初篩,再由具有豐富學術經驗和深厚學科背景的專家進行匿名評審。
在評審過程中,專家們會結合刊物的定位、宗旨、特色以及學科特點,對稿件進行全面、細致的評估。他們不僅會關注論文的理論深度、學術價值,還會關注其實踐意義、創新點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通過匿名評審,專家們能夠更加客觀、公正地評價論文的質量,避免了因作者身份、學術背景等因素而產生的偏見。
該刊被國內多個核心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這顯示了其在政法學界的學術影響力和權威性。
此外,《湖湘法學評論》期刊還榮獲了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這些榮譽不僅證明了其學術質量得到了廣泛認可,也為其在政法學術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