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大學學報》期刊投稿需要注意以下信息:
一、基本投稿方向
該刊是一本由惠州學院主辦的教育期刊,1981年創刊,本刊主要欄目有:專題:兒童文學研究、東江文化研究、課程思政、編輯出版與傳媒研究、文學。旨在推動教育學科發展和教育教學實踐創新。
二、內容與格式規范
(一)切勿一稿兩投,一旦發現一稿兩投,將立即退稿;而一旦發現一稿兩用,本刊將刊登該文系重復發表的聲明,并在2年內拒絕以該文第一作者為作者的任何來稿。
(二)來稿內容題材新穎、結構嚴謹、文字凝練、闡論精辟,有一定理論水平和學術價值。
(三)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按照正文中出現次序列于文后。以參考文獻:(左頂格)作為標識;序號(左頂格)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示;每一條目的最后均以實心點結束。
(四)標題層次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4級。層次序號為“10進位制”。例如:第一級為 1,第二級為 1.1,第三級為 1.1.1等。序號頂格書寫,序號后空一格書寫正文。
(五)凡在正文中出現的所有引文、引語、數據等引用資料,請務必注明精確出處,以引注形式在正文內注明,并在文末參考文獻中列出相應信息。
(六)注釋的方式,序號用①、②、③、④……的形式,注釋格式為,著者:文獻名,出版社名(或雜志名),出版年(或雜志期次),頁碼。
(七)作者的英譯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格式,姓全大寫;并且兩個字以上的名,拼音之間不加連字符。外國作者姓名遵照國外習慣。
(八)摘要:論著性文章需附600字(詞)左右的中、英文摘要。結構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要列出主要數據和具體統計學結果)、結論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
(九)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標明“基金項目:基金資助(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及復印件。
(十)文稿中圖、表和照片力求精簡,一般不超過6幅。圖表用計算機清晰的打印出來(將繪制好的圖存于磁盤中寄給本刊),表格形式為三線表,并寫明圖名(標有圖注)、表名。
三、審稿周期
《惠州大學學報》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發行周期為:雙月刊,期刊級別:省級期刊,建議投稿前仔細核對格式要求,避免因細節問題延誤發表。
《惠州大學學報》現已更名為《惠州學院學報》。
《惠州學院學報》創刊于1981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雙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
《惠州學院學報》是校級學報,由惠州學院主辦,專門用于發布本校教學科研成果和學術研究成果。雜志面向全校師生,以及國內外學術界的研究人員、教師和學生,展示和傳播本校在各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學術進展。
該期刊涵蓋了自然科學、工程與技術、社會科學、教育教學研究等多個學科領域的內容。其中,自然科學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和理工學科的研究成果;工程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應用科學研究;社會科學包括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心理學等社會學科的研究成果;教育教學研究則關注本校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實踐成果。
雜志定期出版,具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力和傳播力。其中,學術論文是該期刊的主要刊載內容,包括原創研究論文、綜述、實驗技術與方法論等。通過學術論文的發布,旨在促進學校師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學術科研的深入發展。
它注重學術質量和學術道德,對投稿進行嚴格的學術審稿,保證所刊載的內容具有學術水平和可靠性。并且,它還致力于引進國內外學術優秀論文,與其他高校和研究機構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提升校內學術研究的層次和影響力。
該刊被國內多個核心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這顯示了其在教育學界的學術影響力和權威性。
此外,《惠州大學學報》期刊還榮獲了全國優秀社科期刊、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等,這些榮譽不僅證明了其學術質量得到了廣泛認可,也為其在教育學術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