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交通科技》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雙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
《江蘇交通科技》雜志是一本專注于江蘇省交通領域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期刊。雜志的目標讀者主要包括交通運輸領域的研究人員、工程師、政府官員及相關決策人員。它旨在推動江蘇省交通事業的發展,促進科技創新和交流合作。
該雜志涵蓋了交通領域的各個方面,包括交通規劃與管理、交通工程技術、交通安全與環境保護、智能交通與物流等,其刊登的文章包括科研成果展示、技術創新案例、政策解讀、行業報道等,內容豐富多樣。雜志注重學術研究的質量和原創性,鼓勵作者提交具有創新性和實踐價值的研究成果。雜志編輯部設有嚴格的稿件評審制度,確保所刊登文章的學術性和可靠性。
此外,該雜志還組織和參與交通領域的學術研討會、培訓班和交流活動,推動科技創新和交流合作。通過其權威性、專業性和實用性的內容,為研究人員、工程師和決策者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和合作的平臺,促進了江蘇省交通科技的發展和進步。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投稿內容必須符合本刊宗旨。稿件格式應符合本刊要求,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數字必須準確可靠。文稿目標采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寫,不超過3級(11.11.1.1)。
(二)稿件請按以下順序編寫:題名(基金項目請注明基金編號),作者姓名,中文摘要(含關鍵詞不少于4個),正文,參考文獻,作者簡介。
(三)文獻說明放在文末,整篇文章順序編碼;同一文獻多次引用需并置,原著名稱只出現一次。外文參考文獻按照國際通告的著錄格式標注。
(四)編號應頂格書寫。有標題時,在編號后空一字再寫標題,另起一行寫具體內容。無標題時,編號后空一字寫具體內容。
(五)正文內標題力求簡短、明確,一般不超過五級。層次序號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與注號區別。
(六)注釋要完整規范,至少包括作者(編者)、譯者、文獻題目、出版單位、出版時間(及雜志出版期號)、所引內容頁碼等信息;外文注釋從其原有體例;引文出自互聯網的,請注明題名、詳細網址及訪問時間。
(七)來稿請附上作者簡歷,包括真實姓名、性別、民族、出生年月、所在單位、職稱(或學位)、職務、詳細地址、電話(傳真)號碼、郵政編碼,以及電子郵件信箱。
(八)來稿請附中英文對照的摘要(300~500字左右),客觀真實地反映論文的內容;關鍵詞用5~8個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
(九)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 )、性別、職稱或學位、主要從事專業及郵箱等,在首頁以頁下注形式寫明。
(十)正文中的圖或表分別按圖1、圖2、圖3、……或表1、表2、表3、……順序編排,圖的標題位于圖的下方,表的標題位于表的上方,并注明數據和資料來源。如有補充說明,應以“注:”的形式進行說明。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南京市建鄴區富春江東街8號蘇交科南京設計中心,郵編:210019。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