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創作評論》期刊投稿需要注意以下信息:
一、基本投稿方向
該刊是一本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國科普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主辦的文學期刊,2017年創刊,本刊主要欄目有:科普科幻翻譯研究、創作研究、封面介紹、書評、國際視野。旨在推動文學學科發展和文學教學實踐創新。
二、內容與格式規范
(一)來稿內容應包括題目、作者姓名、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等;作者工作單位和職務職稱;作者詳細通信地址、郵編、聯系電話和電子郵箱。
(二)期刊要求稿件論點明確、結構嚴謹、文字通順。嚴禁學術腐敗,嚴格學術不端檢測。一旦發現稿件存在抄襲、剽竊、造假、不當署名、一稿多投等問題,將立即作出退稿或撤稿處理。
(三)參考文獻標注采用順序編碼制,根據國家標準《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 7714-2005)的要求在論文中進行標注。
(四)所有稿件均要求原創首發。學術論文稿件需觀點明確,論據充分,文字精練,格式規范,不少于6000字;觀點類、創作談、書評類稿件一般不少于4000字。特別歡迎相關領域的研究者、科普工作者、科技記者等踴躍來稿。
(五)引用資料非來自原始出處時,應注明“轉引自”。轉引文獻時,應先注明原始作品 之相關信息,再注明轉引所據之文獻。
(六)稿件注釋著作類包括作者、著作名稱、出版社、出版時間、頁碼;古文獻可在作者前加時代;譯著可在作者前加國別;論文類包括作者、論文名稱、期刊號。來稿請一律采用尾注形式。
(七)論文下方要注明作者的詳細通訊地址[例:××省××市(區、縣)××路××號××學校××收]、聯系電話(固定電話、移動電話)、聯系電子信箱,以便我們及時快捷地與您聯系。
(八)摘要:論著性文章需附600字(詞)左右的中、英文摘要。結構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要列出主要數據和具體統計學結果)、結論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
(九)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十)文稿必須采用法定計量單位,物理量符號用斜體,物理量單位用正體。帶有角標(主要是下標)的量請注意正確格式,非量的角標用正體,如角標本身為物理量,則仍為斜體。
三、審稿周期
《科普創作評論》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發行周期為:季刊,期刊級別:部級期刊,建議投稿前仔細核對格式要求,避免因細節問題延誤發表。
《科普創作評論》創刊于2017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季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作為一本獨特的科普類期刊,不僅致力于傳遞最新的科學發現和技術進展,更將焦點放在了科學背后的人文精神之上。它堅信,科學與人文的相輔相成是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的關鍵動力。
在雜志中,讀者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到全球范圍內的最新科學發現。這些發現或許來自物理學的新理論,生物學的新突破,或者化學的新材料。這些研究成果不僅拓寬了我們對自然界的認識,更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通過深入淺出的介紹和評論,該雜志讓讀者能夠輕松理解這些科學發現的意義和價值,感受到科學帶來的震撼和魅力。
然而,它并不滿足于僅僅傳遞科學知識。它更關注科學背后的人文精神,即科學家在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勇氣、堅韌和創新精神。這些精神是科學家們的靈魂,也是科學發展的動力源泉。該雜志通過挖掘和呈現這些人文精神,讓讀者感受到科學的溫度和情感,激發人們對科學的熱愛和敬畏。
該刊被國內多個核心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這顯示了其在文學學界的學術影響力和權威性。
此外,《科普創作評論》期刊還榮獲了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這些榮譽不僅證明了其學術質量得到了廣泛認可,也為其在文學學術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