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跨文化傳播研究》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本刊秉持學術宗旨,采用專家匿名審稿制度,評審標準僅以學術價值為依據,鼓勵創新,每年出版兩期,設有“前沿訪談”“理論評析”“新問題與新視角”“跨文化路徑”“跨文化能力”“書評”等欄目,稿酬優渥,誠邀各界學人不吝賜稿。
(二)參考文獻須選用公開發表的文獻,不得引用內部資料、待發文獻。須按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列于文后,并在文中相應位置加注序號。
(三)中文題名須簡明確切,并能反映主題,不宜過長,以25個漢字以內為宜,不要副題。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或符號等。
(四)腳注用宋體小五號字。中國年號、古籍卷數請用中文數字。其他如公歷年份、期刊卷期號、頁碼等,均請用阿拉伯數字。
(五)不同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數字序號,并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注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各工作單位之間以分號隔開。
(六)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2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七)為了解您以往所發稿件在學術界的地位和影響,如果各位作者在投稿時能夠附上本人以往在本刊所發稿件的所有反饋信息和資料,以及作者過去在該領域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那無疑會為我們再次采用您的稿件提供重要參考。
(八)引言一般不超過500字,概述本研究的理論依據、思路、實驗基礎及國內外現狀,并應明確提出論文研究的目的。
(九)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十)為了進一步提高審稿效率,確保審稿程序的公正透明,從2023年第1期(總第7期)起,本刊啟起“騰云”期刊協同采編系統(知網版),凡向本刊投稿的作者,請通過該系統注冊,網上投稿,并在線追蹤審稿進度。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跨文化傳播研究》是一本在文化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2020年創刊,由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主管,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為半年刊。
該刊設置了新問題與新視野、理論評析、跨文化路徑、案例分析、書評等欄目,覆蓋文化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文化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