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兩岸關系》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注釋統一采用尾注,并請以正文格式列于文章末尾,勿用word自動生成;序號采用“[]”方括號標注;外國作者國籍采用“〔〕”六角括號標注。
(二)論文如獲某種研究基金資助,請在文首或文末注明項目名稱和編號。
(三)為便于讀者與作者的相互切磋,來稿請附上作者的簡介(包括姓名、工作單位、職務或職稱、能反映出作者的專業及專業水平等內容的文字)及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等,以便編輯部與你聯系。
(四)文章摘要篇幅以200~300 字為宜。摘要的作用是補充題名的不足,介紹文章主要內容以引導讀者閱讀全文。摘要一般要求: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4個要素,采用第三人稱表述。
(五)引言一般不超過300個字,闡明研究目的、研究或觀察依據、國內外研究現狀等。引言部分可引用少量參考文獻,不應進行詳細討論。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兩岸關系》是一本在政治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97年創刊,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管,海峽兩岸關系協會;九州文化傳播中心主辦,為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11-3603/D,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006-5679。
該刊設置了交流交往、熱點透視、學者觀點、踐行“兩岸一家親”、兩岸情緣、特別關注、創新創業就業、臺島傳真、書畫天地、海峽書影、文化大觀、“31條措施”、海峽時評、臺商園地、理論與政策、年終述評、海峽兩岸交流基地、“31 條措施”、關注全國兩會、財經報道等等欄目,覆蓋政治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政治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兩岸關系發表范例
-
民進黨當局難解島內能源困局——臺灣“五缺”問題介紹之“缺電”篇
作者:劉小軍; 夏興
-
臺情掃描
作者:郝沛然
-
湖臺鄰里兩岸情——第七屆湖臺鄰里節側記
作者:丁宇
-
兩岸同心 藝術同行:海峽兩岸鄉村音樂會精彩上演
作者:楊擁政
-
共同弘揚神農炎帝文化——己亥年山西高平神農炎帝神尊赴臺巡境賜福
作者:--
-
八桂大地“嗨翻天” 桂臺攜手謀發展——2019年桂臺各民族歡度“壯族三月三”活動綜述
作者:--
-
銀線連兩岸 風箏傳友誼
作者:劉偉
-
精致社區·致力同行——基隆婦女參訪團在威海參訪交流
作者:林小偉
-
踏訪一座城——部分在鄂高校就讀臺生赴襄陽參訪
作者:劉雪峰
-
聯手搞文創 他們“很可以”
作者:陳成沛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