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資源研究》期刊投稿需要注意以下信息:
一、基本投稿方向
該刊是一本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調查規劃設計院主辦的農業期刊,1972年創刊,本刊主要欄目有:技術應用、研究簡報。旨在推動農業學科發展和農業教學實踐創新。
二、內容與格式規范
(一)本刊注釋一律采用國標形式,腳注尾注分開。引用文獻依次注明:作者、文獻名、出版社、出版年、出版時間、頁碼等項,并請核對無誤。
(二)凡在正文中出現的所有引文、引語、數據等引用資料,請務必注明精確出處,以引注形式在正文內注明,并在文末參考文獻中列出相應信息。
(三)凡向本出版物投稿的稿件,即視作作者同意獨家授權出版其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紙質圖書出版權、電子版信息網絡傳播權、無線增值業務權等權利。
(四)每篇稿件須有不超過200字的摘要,客觀陳述全文的中心內容,不進行評論。摘要中避免出現“本文”、“作者”等字樣。
(五)正文標題末尾不使用標點符號(問號、嘆號、省略號除外)。層序一般不超過5級,可使用“一”“(一)”“1.”“(1)”“1)”標明,不宣用①,以與注釋序號區別。
(六)在篇首頁寫明所有作者的作者簡介,包括出生年、性別、學歷、現職稱(職務)等:須有作者姓名的拼音、工作單位的英譯文。
(七)修回稿的撤稿須提出申請,如該文主要內容在他刊發表,本刊將通知作者所在單位,按一稿兩投處理,且兩年內將不再接受第一作者和責任作者的文章。
(八)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要齊全。其著錄順序為:順序號,作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版本項(任選)刊名,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當整體引用時不注)。
(九)如論文屬于基金項目,需注明基金項目類別、項目名稱及編號,多個項目間以“、”分隔。格式如下:基金名稱“項目名稱”(項目編號)。
(十)格式要求:投稿應以電子版形式提交,一般為Microsoft Word或PDF格式。文章中的圖片、表格等應提供高清版本。
三、審稿周期
《林草資源研究》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發行周期為:雙月刊,期刊級別:北大期刊,建議投稿前仔細核對格式要求,避免因細節問題延誤發表。
《林草資源研究》創刊于1972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雙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作為國內林草科學領域的重要學術期刊,始終致力于及時追蹤并發表林草相關領域的科學技術發展和應用狀況,為科研人員、教育工作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個寶貴的交流平臺。雜志不僅關注林草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還積極推動科研成果的技術轉化和應用,為林草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在科學技術發展和應用狀況的追蹤方面,雜志始終保持高度的敏銳性和前瞻性。雜志編輯部密切關注國內外林草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進展,通過邀請知名專家學者撰寫綜述文章、研究報告和技術應用案例,確保每期都能為讀者帶來最新的科學信息和技術動態。這些文章不僅涵蓋了林草資源的生態功能、生物多樣性保護、森林經營與管理、草原生態恢復與重建等多個方面,還深入探討了新技術、新方法在林草資源保護與利用中的應用前景。
在加強科學技術新成果新方法交流方面,雜志積極搭建了一個開放、包容的學術交流平臺。雜志鼓勵科研人員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創新思路,通過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技術報告和實驗數據,促進同行之間的學術交流和合作。同時,雜志還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和專題論壇,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和專家進行學術報告和交流,進一步推動林草科學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該刊被國內多個核心數據庫收錄,包括: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這顯示了其在農業學界的學術影響力和權威性。
此外,《林草資源研究》期刊還榮獲了Caj-cd規范獲獎期刊、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RCCSE學術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等,這些榮譽不僅證明了其學術質量得到了廣泛認可,也為其在農業學術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