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區建設》作為一本社會領域的學術期刊,投稿難度一般,但仍需要作者具備一定的學術實力。具體詳情需結合期刊定位、審稿流程以及投稿者的研究質量綜合評估。以下是詳細分析:
了解期刊信息:
《老區建設》期刊創刊于1986年,是由江西省扶貧辦公室(老建辦);江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管并主辦的社會類半月刊。該雜志以中文出版,擁有國內刊號:CN 36-1151/C及國際刊號:ISSN 1005-7544。旨在成為社會領域的先鋒,及時反映社會改革與發展的最新成果,深入探索社會規律,助力社會事業的繁榮。通過高質量的論文和研究成果,為社會工作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社會創新與進步。
期刊級別與定位:
《老區建設》 期刊被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數據庫收錄。獲得了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優秀期刊等榮譽。主要欄目:專項扶貧、經濟管理研究、第一書記在行動、脫貧攻堅“奮斗者說”、文化與傳播研究、鄉村振興探索、他山之石、社會學研究、學習進行時、脫貧攻堅紀實、脫貧攻堅進行時、鄉村振興研究、教育與教學研究、學習貫徹黨的五中全會精神、卷首語等等,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該期刊的讀者群體主要是社會工作者、社會研究者、社會政策制定者以及對社會領域感興趣的讀者。
投稿須知:
(一)附上3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5-8個中英文關鍵詞。摘要應能反應論文的核心內容。
(二)投稿論文后,編輯部收到稿件后一個月內通知作者初審結果,在此期間請勿一稿多投。
(三)各層次標題都要簡短明確,同一層次的標題應盡可能“排比”,即詞(詞組)類型相同,意義相關,語氣一致。
(四)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格式著錄;按正文中出現次序標引,同一文獻,同一序號,附注頁碼。格式為上標的“[序號]頁次”(如(l)、(2.6)、(5-7)、[8]98、[9]66-68、[4]26、[6]3-8……)。
(五)來稿請按如下順序撰寫:文題、作者姓名、作者署名項、摘要、關鍵詞、中途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正文。
發表周期:
采用三審制(初審、復審、終審),《老區建設》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如果超過預計的審稿時間仍未收到回復,可以主動聯系編輯部詢問進度,若想縮短周期,流程協助可咨詢在線客服。
投稿建議:
投稿《老區建設》期刊需注重選題創新性與格式規范性。建議投稿前充分研讀近期刊發文章,并嚴格遵循雜志社要求,對于具備一定學術實力的作者來說,是一個相對好投且發表周期較短的期刊選擇。
老區建設發表范例
-
牢抓三個維度推進鄉村振興
作者:曹愛珍
-
脫貧摘帽后駐村幫扶工作著力點探究
作者:曾國華
-
脫貧摘帽"最后一公里"更需干部安心駐村
作者:謝云沖
-
引進龍頭企業構建電商平臺延伸產業鏈條--全南縣推進產業扶貧轉型升級掠影
作者:陳志誠
-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務農變務工--南豐縣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
作者:朱樹群; 黃水仔
-
黨旗高揚映沃野富民花開"紅"正艷---吉安縣油田鎮"黨建+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紀實
作者:李安軍; 溫輝俊
-
創新產業扶貧模式做強集體帶富群眾--泰和縣"一村一社一基地"產業扶貧工程
作者:朱華興
-
"扶貧稻"喜獲豐收年
作者:--
-
造血式扶貧助高質量脫貧--崇義縣就業扶貧主要做法及成效
作者:劉祥龍
-
小康路上步履鏗鏘--2019年鷹潭市脫貧攻堅工作亮點紛呈
作者:--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