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糧食加工》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文章采用一、(一)、1、(1)、①的層次結構。
(二)作者姓名、職稱及工作單位,負責與編輯部聯系的通訊作者的姓名及其詳細通訊地址、郵編、電話、手機、傳真和Email。
(三)稿件摘要一般為200~300字,用第3人稱對全文內容進行準確概括,主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結論等。
(四)基金項目指文章產出的資助背景,一般為國家或省部級基金項目項目名稱應按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中間用“;”隔開,每個項目須給出基金編號。
(五)注釋序號以“①、②”等數字形式標示在被注釋詞條的右上角。頁末或篇末注釋條目的序號應按照“①、②”等數字形式與被注釋詞條保持一致。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糧食加工》是一本在工業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76年創刊,由陜西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主管,陜西省糧油科學研究院主辦,為雙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61-1422/TS,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007-6395。
該刊設置了信息薈萃、小麥加工、倉儲與物流、研究與開發、稻米加工、糧食加工設備、糧食經濟論壇、糧食深加工及食品、玉米及小雜糧加工、檢測分析與儀器、檢測等欄目,覆蓋工業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工業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糧食加工發表范例
-
小麥水分調節及其設備研究進展
作者:王娜; 趙俊凱; 李孟紅
-
白米的加工精度對食味及經濟性的影響
作者:劉厚清; 景夢瑤; 周濤
-
水稻中的糖分含量決定了褐飛虱翅膀的長短
作者:--
-
體外模擬消化對發芽糙米多酚及抗氧化活性的影響研究
作者:趙旭; 李佳; 高樹成; 韓璐; 林子木; 林琳
-
質優麥供給或面臨階段考驗
作者:--
-
對GB/T 5490-2010《糧油檢驗一般規則》中米類檢驗程序的新補充
作者:萬小樂
-
“石磨面粉”更營養,它真的比普通面粉好嗎?
作者:--
-
紫薯丹棱凍粑的制作配方研究
作者:古明亮
-
基于ANSYS的新型卸料系統設計研究
作者:龐勇杰; 薛培培
-
基于FLUENT的回轉組合多層篩沉降室流場的數值模擬
作者:王豪東; 阮競蘭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