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與實踐》作為一本教育領域的學術期刊,投稿難度一般,但仍需要作者具備一定的學術實力。具體詳情需結合期刊定位、審稿流程以及投稿者的研究質量綜合評估。以下是詳細分析:
了解期刊信息:
《力學與實踐》期刊創刊于1979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力學學會;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主辦的教育類雙月刊。該雜志以中文出版,擁有國內刊號:CN 11-2064/O3及國際刊號:ISSN 1000-0879。旨在成為教育領域的先鋒,及時反映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最新成果,深入探索教育規律,助力教育事業的繁榮。通過高質量的論文和研究成果,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教育創新與進步。
期刊級別與定位:
《力學與實踐》 期刊被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數據庫收錄。獲得了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科雙百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等榮譽。主要欄目:教育研究、應用研究、力學縱橫_身邊力學的趣話、小問題、專題綜述、力學縱橫_力學史話、力學縱橫_書刊評介、力學縱橫_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教育研究_教授講題、力學縱橫、教育研究_名師·名課·名教材、力學縱橫_力學家等,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該期刊的讀者群體主要是教育工作者、教育研究者、教育政策制定者以及對教育領域感興趣的讀者。
投稿須知:
(一)作者簡介(含本篇其他作者)包括:姓名、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二)如果論文屬于基金項目,請在頁腳處表明該基金項目的名稱和標號。
(三)引言應簡明概括論文的研究基礎、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目的與意義等。
(四)注釋一般是對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文中序號用數字加圓括號、以上標格式標注。
(五)作者可以對初審意見進行理性回應,在作者進行修改、達到初審通過要求后,編輯委員會將對稿件進行復審。
發表周期:
采用三審制(初審、復審、終審),《力學與實踐》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如果超過預計的審稿時間仍未收到回復,可以主動聯系編輯部詢問進度,若想縮短周期,流程協助可咨詢在線客服。
投稿建議:
投稿《力學與實踐》期刊需注重選題創新性與格式規范性。建議投稿前充分研讀近期刊發文章,并嚴格遵循雜志社要求,對于具備一定學術實力的作者來說,是一個相對好投且發表周期較短的期刊選擇。
力學與實踐發表范例
-
德國振動力學教材淺析
作者:陳立群
-
理論力學習題背后的故事(3)——指南車和差動齒輪
作者:高云峰
-
力學專業多元化發展的改革探索
作者:溫建明; 鄭百林
-
力學和數學中的“調和”釋義
作者:王少偉; 趙茉莉; 馮維明
-
一種求解靜定組合結構與桁架結構影響線的簡便算法
作者:李振勇; 嚴新軍; 陳國新; 劉鑫焱; 胡洪浩
-
基于結構力學求解器的框架“強柱弱梁”機制探討
作者:孫宏楊; 邢沁妍
-
科普是力學家不可旁貸的責任
作者:武際可
-
《大眾力學叢書》的十年出版歷程
作者:王超
-
厲兵秣馬,再創力學科普輝煌
作者:戴世強
-
互聯網時代科普圖書的新機遇
作者:趙致真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