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民俗研究》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若兩個注釋編號次第緊連,但引注的同一文獻不在同一頁碼,則使用“同上注,第XX頁”。
(二)基金項目:標明基金項目名稱及項目編號,以腳注形式標注于作者簡介上方。
(三)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題目下面均應署作者姓名及工作單位(單位全稱+處室或二級院系)、所在城市、郵編,不同單位的多位作者應以序號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四)摘要應避免用語不規范。摘要中不要出現生冷偏僻、自己杜撰的名詞、術語或符號等。
(五)文章正文的標題、表格、圖、公式以及腳注應分別連續編號。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民俗研究》是一本在文化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85年創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山東大學主辦,為雙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37-1178/K,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002-4360。
該刊設置了民俗史、民俗學史、非遺論壇、民間文學、學術前沿、實踐民俗學、田野報告、黃河文化研究、民俗觀察、禮俗社會研究、武術民俗研究、佳作賞析等欄目,覆蓋文化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文化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民俗研究發表范例
-
順服與反抗:關于“天子地”故事的文化分析
作者:陳進國
-
口頭傳統與圖像敘事的交互指涉——以浙南畬族長聯和“功德歌”演述為例
作者:孟令法
-
現代性的兩面性與民俗藝術的傳承困境、機遇及其應對——以湖州石淙蠶花為例
作者:季中揚
-
禮物的競爭與調劑:民間信仰活動自我擴張的社會機制——以浙東福村為例
作者:袁松
-
一座移民村落對傳統的再生與利用——以廣州市沙坑村及其龍獅團為中心
作者:彭偉文
-
從“做香花”到“打齋”——馬來西亞居鑾客家喪葬法事功能探析
作者:冷劍波
-
英文文摘
作者:--
-
俗說俗物 秧馬
作者:張從軍
-
佳作賞析《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
作者:張春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