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學研究》期刊投稿需要注意以下信息:
一、基本投稿方向
該刊是一本由西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研究院;納西族歷史文化研究所;民族出版社主辦的文化期刊,2015年創刊,本刊主要欄目有:民族史與納系族群研究、宗教研究、民俗研究、民族關系研究、跨文化比較研究、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田野調查報告、國外納西學研究譯文、書評。旨在推動文化學科發展和文化教學實踐創新。
二、內容與格式規范
(一)稿件內容求真務實,有行之有效的思路、探索、做法、經驗,有理論或實踐上創新,特色鮮明。
(二)文稿要求內容正確、準確、專業、完整,強調創新性,注重實踐過程中的發現與創見,避免和回避帶有宣傳性質的純粹經驗介紹,文字精煉,結構嚴謹,數據可靠(重要數據請注明出處)。
(三)參考文獻:按CB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有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于右上角標出。
(四)文內標題層次不宜過多,序號按1;1.1,1.2;1.1.1,1.1.2……的順序排列。標題一律左頂格。各級標題字數不宜過多,同級標題不應時有時無。論文按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等順序結構撰寫。
(五)引用國際組織機構報告時,應標明機構名,報告名,編號,第幾頁或第幾段,但聯大決議和安理會決議等可略去機構名和報告名,直接在UN Doc.后標出文件編號。
(六)注釋:主要用于對文內某一特定內容作必要的解釋或說明。須在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最末一字右上方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標明序號(例①、②表示),全部注釋按序次排在文末。
(七)所有作者的作者簡介(姓名、工作單位、職稱、研究方向);通訊作者請再提供電子郵箱。
(八)中文內容摘要300字左右,要求能夠客觀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信息。中文關鍵詞3~5個,應為能夠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
(九)基金項目:格式如:“基金項目類別:(項目編號×××)”。獲多個項目資助的,項目之間用“;”分隔,一般情況下不要超過2個基金項目。
(十)請酌情考慮文中圖表的取舍,只保留與文章主題相關的圖表,請務必提供清楚的插圖,圖形符號及制圖要求應符合國家標準,圖表緊跟在相應文字段之后,并給出圖號、圖名。
三、審稿周期
《納西學研究》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發行周期為:年刊,期刊級別:省級期刊,建議投稿前仔細核對格式要求,避免因細節問題延誤發表。
《納西學研究》創刊于2015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它是一本專注于納西族、摩梭族、納罕族、拉若族、納木依族、瑪麗瑪薩族等具有共同文化根脈的支系的研究的學術期刊。該刊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發表相關研究文章,團結廣大的納文化研究者,傳承和弘揚納西文化,搭建高端學術交流平臺,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
該雜志注重反映納西學研究的前瞻性和時代性,致力于推動納西文化的深入探索與理論研究。期刊發表具有獨創性和原創性的學術論文、田野考察報告、書評等。通過這些研究成果的分享和交流,學者們可以共同探討納族文化的發展與變遷,挖掘其獨特的價值,并為納西族以及納西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借鑒和指導。
作為一個高品質的學術期刊,鼓勵學者們深入的研究與思考。該刊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尤其推崇對田野調查和考察結果的深入分析與解讀。期刊發表的文章不僅應具有創新性和學術水平,還應具備在學術界和社會上產生廣泛影響的潛力。作為納西文化研究的重要載體,承載著學者們對納文化的熱忱和責任。期刊的發展離不開廣大研究者的支持與參與,他們的積極貢獻使得這個學術平臺能夠充滿活力、向前發展。
該刊被國內多個核心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等,這顯示了其在文化學界的學術影響力和權威性。
此外,《納西學研究》期刊還榮獲了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這些榮譽不僅證明了其學術質量得到了廣泛認可,也為其在文化學術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