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磋集系列》期刊投稿需要注意以下信息:
一、基本投稿方向
該刊是一本由四川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主辦的文化期刊,2010年創刊,本刊主要欄目有:實體教學專區、專題討論·師友之倫、文獻整理、附錄。旨在推動文化學科發展和文化教學實踐創新。
二、內容與格式規范
(一)來稿內容題材新穎、結構嚴謹、文字凝練、闡論精辟,有一定理論水平和學術價值。文稿字數2000字以上,要有中文標題、關鍵詞、摘要。
(二)文章題目力求簡明、醒目,中文文題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可帶副題。關鍵詞:3-5個,摘要:150-200字。
(三)論文請一律使用word格式。
(四)參考文獻: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中用序號標出,詳細引文情況按順序排列文尾。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普通圖書[M],會議論文[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匯編[G],檔案[B],古籍[O],參考工具[K]。
(五)獲基金及獲獎稿件: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屬攻關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基金編號××××)。
(六)請在文末注明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學歷,學位,職稱,研究方向或從事的工作。
(七)引言:簡明扼要地說明本課題的背景、研究理由、目的、方法和意義。介紹研究的背景資料時應引用相關文獻。不應與摘要及討論部分的內容重復。
(八)注釋:頁下注,采用Word腳注功能注加在頁面底端。腳注編號:①、②、③……基本格式:[國籍]作者:《書名》,出版社和出版年,頁碼。(中國國籍不用加注);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EB/OL].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九)來稿力求理論聯系實際,具有行動導向意義;要求主題明確,立論新穎,論據充分,論證周密,文字精練。
(十)同一篇文章有無圖序須統一。圖序和圖題用5號黑體,圖注、圖字和分圖題用6號宋體。圖序與圖題中間空一格,圖題末尾不加標點,居中位于圖下方。
三、審稿周期
《切磋集系列》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發行周期為:年刊,期刊級別:省級期刊,建議投稿前仔細核對格式要求,避免因細節問題延誤發表。
《切磋集系列》創刊于2010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作為一本以深度與廣度并重、旨在激發思考與交流的出版物,每一期都精心策劃一個特定的主題,這些主題廣泛涉獵當前社會熱點、歷史文化回顧、藝術展評等多個領域,為讀者呈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知識與文化盛宴。通過聚焦于這些多元化的主題,雜志不僅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它鼓勵讀者跳出日常思維的框架,從多個角度理解和思考相關問題,促進了思想的碰撞與智慧的火花。
在當前社會熱點方面,雜志緊跟時代步伐,及時捕捉社會變遷的脈搏。從環境保護到科技創新,從教育改革到公共衛生,每一期主題都力求深入剖析這些熱點問題的本質,揭示其背后的社會、經濟、文化因素。通過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實踐者及普通民眾發表見解,雜志為讀者搭建了一個開放、包容的對話平臺,讓讀者在多元的聲音中,形成自己對問題的獨特見解。
歷史文化回顧部分,則是雜志的一大亮點。它不僅僅局限于對歷史事件的簡單復述,而是通過對歷史細節的深入挖掘,揭示歷史的復雜性與多樣性。無論是古代文明的輝煌成就,還是近現代歷史的曲折歷程,雜志都力求以新穎的視角和深入的剖析,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隧道,感受歷史的厚重與溫度。這樣的設置,不僅豐富了讀者的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激發了讀者對歷史的反思,促使人們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為當下和未來提供借鑒。
該刊被國內多個核心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這顯示了其在文化學界的學術影響力和權威性。
此外,《切磋集系列》期刊還榮獲了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這些榮譽不僅證明了其學術質量得到了廣泛認可,也為其在文化學術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