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氣象與環境學報》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作者單位署名在題名頁左下方腳注,具體到科室,標明地點和郵政編碼。
(二)如該稿曾在學術交流會議上宣讀或在內部刊物上刊出,請在投稿時注明。
(三)文題應鮮明,一般不超過25個字,不使用外文縮寫詞。
(四)參考文獻作者以親自閱過的近5年主要文獻,對照原文核定,在正文中加注方括號角碼。所有來稿的參考文獻一般不少于15條,綜述20條左右。
(五)內容摘要:用精煉的語言提煉出文章的核心觀點和創新之處,不能寫成研究背景介紹。一般不超過400字,用楷體小4號字。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氣象與環境學報》是一本在環境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84年創刊,由遼寧省氣象局主管,中國氣象局沈陽大氣環境研究所主辦,為雙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21-1531/P,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673-503X。
該刊設置了論文、快報等欄目,覆蓋環境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環境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氣象與環境學報發表范例
-
舟山跨海大橋夏季路表溫度特征及統計模型
作者:劉丹妮; 吳楊; 王穎
-
1961-2015年東北區域最高與最低氣溫演變的氣候特征
作者:侯依玲; 劉鳴彥; 張海娜; 趙春雨
-
亞洲熱帶夏季風建立時風場相似度的分析
作者:張東凌; 趙艷玲; 張銘
-
1971-2015年遼寧省海岸帶大風時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作者:敖雪; 翟晴飛; 崔妍; 周曉宇; 龔強; 趙春雨; 朱玲; 沈歷都
-
東北區域數值模式產品在天氣預報業務中的檢驗
作者:賽瀚; 李燕; 劉碩; 全美蘭; 孫悅程
-
遼寧省林火發生和過火面積與氣象因子關系分析
作者:孫虹雨; 程攀; 程佳悅; 朱軼銘; 賈斌英; 黃閣; 陸忠艷
-
利用采暖/制冷度日分析不同氣候區建筑能耗的適用性評估
作者:孫玫玲; 李明財; 曹經福; 孫悅; 李驥
-
FY-3AMWHS資料同化對濕度場預報影響評價的試驗研究
作者:唐淑敏; 馬杰良; 殷佳研; 陸其峰; 官元紅; 蔡僖; 唐維堯; 朱柳樺
-
基于信息擴散的山東省日光溫室風災風險評估
作者:李楠; 薛曉萍; 李鴻怡
-
煙塔合一排煙方式中下洗過程的濃度分布
作者:楊洪斌; 張云海; 鄒旭東; 汪宏宇; 劉海龍; 劉玉徹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