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震工程》期刊提供以下投稿方式及注意事項:
一、在線投稿:通過期刊官網在線投稿,系統支持稿件上傳、進度查詢及審稿意見反饋,需注冊賬號后提交。
二、郵箱投稿:部分欄目接受郵箱投稿,《世界地震工程》期刊地址:哈爾濱市學府路29號;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世界地震工程》編輯部。
三、注意事項:在投稿前,務必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
投稿須知:
(一)來稿要求觀點新穎、內容充實、文字精煉、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條理清晰、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二)請在稿件上寫明真實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單位、職稱(務)、聯系電話、通訊地址、郵政編碼,以便聯系,發表署名聽便。
(三)來稿若有基金項目或其他資金資助項目,請詳細列出基金或其他資金項目類型、名稱及編號,每篇來稿的基金項目或其他資金資助項目原則上不超過3個。
(四)正文段落層次號一律使用阿拉伯數字(不出現前言、引言等之內的層次),頂行書寫,層次號后空一格,一級標題前空一行。
(五)請將注釋置于每頁地角,注釋順序用①②……表示;參考文獻置于文末,著錄順序用[1][2]……表示。
保持聯系暢通:在投稿后,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編輯部在審核過程中能夠及時與作者溝通。
耐心等待審核:由于編輯部工作量較大,審核過程可能需要一定時間,預計審稿時間為:1-3個月,作者應耐心等待審核結果,并避免頻繁催稿。
綜上所述,向《世界地震工程》期刊投稿可以選擇在線投稿或郵箱投稿兩種方式。在投稿過程中,作者應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并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與編輯部溝通。
《世界地震工程》期刊是一本在我國地質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它致力于為地質理論研究者和地質實踐工作者搭建交流平臺,全方位展示地質領域的前沿成果與實踐經驗,創刊于1985年,是由中國地震局主管,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中國力學學會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國際刊號:1007-6069,國內刊號:23-1195/P。
世界地震工程發表范例
-
考慮支座摩擦滑移的非規則曲線橋梁抗震性能研究
作者:閆磊; 李青寧; 劉芳平; 申紀偉; 程龍飛; 楊茂; 郭遠臣
-
基于ANSYS自定義單元的半剛性梁柱節點抗震滯回性能模擬分析
作者:李冰洋; 劉永華; 劉中憲
-
長周期地震動強度指標與SDOF體系殘余變形相關性分析
作者:王世振; 白國良; 成羽
-
震后應急期最優路徑評估方法
作者:慕安冬; 余世舟
-
基于多項式擬合均勻荷載面曲率曲線的結構損傷識別方法
作者:唐盛華; 蘇彬建; 方志; 張學兵
-
再生空心砌塊砌體填充墻-鋼管再生混凝土框架骨架曲線模型研究
作者:孟二從; 余亞琳; 蘇益聲; 陳宗平
-
基于非協調參數Drucker—Prager模型的預應力節段拼裝混凝土橋墩滯回性能研究
作者:杜青; 陳航; 卿龍邦
-
基于振動臺模型試驗探討HVSR方法對黃土場地效應適用性的研究進展
作者:王會娟; 王平; 柴少峰; 許書雅; 嚴武建; 劉琨; 王麗麗
-
山地小城市抗震避災空間結構評價體系研究——以昆明市東川區為例
作者:曾德強; 王培茗; 陳宣先; 方碩
-
噴射超高韌性水泥基復合材料加固帶裂縫素混凝土梁的力學性能試驗研究
作者:李偉平; 穆富江; 王激揚; 丁海洋; 徐世烺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