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文明》期刊投稿需要注意以下信息:
一、基本投稿方向
該刊是一本由浙江大學主辦的文化期刊,2017年創刊,本刊主要欄目有:藝術、教育、政治、經濟、歷史等。旨在推動文化學科發展和文化教學實踐創新。
二、內容與格式規范
(一)對于其他未說明的出版文獻類型,采用單字母“Z”標識。電子文獻需標識文獻類型與載體類型,如[M-CD]光盤圖書,[J/OL]-網上期刊,[DB/OL]-網上數據庫,[EB/OL]-網上電子公告。
(二)文稿應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可錄制性。文稿應資料真實、數據準確、論點鮮明、結構嚴謹、文字精煉,書寫工整規范,必要時應做統計學處理。
(三)文章標題能簡明扼要地反映論文的最主要內容,且便于檢索,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題名中的名詞術語應標準化。
(四)來稿須遵守學術道德規范,一旦發現有一稿多投、抄襲、變造等不良行為,本刊五年內不予刊登其稿件。來稿不退,請自留底稿。
(五)本刊注釋均采用腳注形式,文末不列參考文獻。注釋序號采用1,2,3……;同一文獻被反復引用者,從第二次引注開始可標為“同注某某”。
(六)引言應簡單介紹論文的背景和目的,相關領域前人所做工作,存在的問題,引出本研究的主題及特色,注意:引言部分不能有公式、圖表。
(七)論文應有中英作者署名、工作單位、所在省、市名稱和郵編。如有多位作者,其間以逗號分開,其工作單位不同,應按阿拉伯數字順序標注在右上角,單位與單位之間用分號。
(八)數字:執行GB/T15835-1995《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公歷世紀、年代、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
(九)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本刊所有論文均需有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中文摘要應是濃縮論文的獨立短文,反映主要論點、創造性內容,300字左右。
(十)文稿凡屬基金資助項目,應寫明基金項目名稱及項目編號,基金項目名稱應按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的正式名稱填寫,投稿時附基金項目證明復印件,本刊將優先錄用和發表。
三、審稿周期
《絲路文明》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發行周期為:半年刊,期刊級別:省級期刊,建議投稿前仔細核對格式要求,避免因細節問題延誤發表。
《絲路文明》創刊于2017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它旨在通過深入探討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歷史、文化、藝術、宗教、貿易以及人文交流等多個方面,促進對這一古代連接東西方重要通道的全面理解。雜志不僅關注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也著眼于“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現代發展,強調歷史與現實的對話。
總之,本雜志以其豐富的內容、嚴謹的態度和廣泛的覆蓋面,在推動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的同時,也為加強國際間的人文交流做出了積極貢獻。雜志憑借其獨特的定位,在學術界享有較高聲譽。它為國內外學者提供了一個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學術觀點的重要平臺,促進了跨學科、跨國界的學術合作。無論是對于專業的研究人員還是對絲綢之路文化感興趣的普通讀者來說,它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優質讀物。通過不斷地探索與創新,絲路文明雜志正努力成為引領絲綢之路研究領域發展的先鋒力量。
該刊被國內多個核心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萬方收錄(中)等,這顯示了其在文化學界的學術影響力和權威性。
此外,《絲路文明》期刊還榮獲了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這些榮譽不僅證明了其學術質量得到了廣泛認可,也為其在文化學術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