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態產業科學與磷氟工程》期刊投稿時,選擇合適的投稿時間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議:
一、了解審稿周期
首先,投稿前應仔細了解《生態產業科學與磷氟工程》的審稿周期。根據公開發布的信息,該雜志的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因此投稿者需要合理安排時間,避免因審稿周期影響論文的發表計劃。
二、避開高峰期
避開高峰期:在節假日或學術假期期間,編輯和審稿人可能無法及時處理稿件。
熱點話題發表后:當某個農業熱點話題受到廣泛關注時,《生態產業科學與磷氟工程》可能會收到大量與該話題相關的稿件。為了避免與熱門稿件競爭,可以選擇在熱點話題稍微平息后再投稿。
三、關注征稿信息
《生態產業科學與磷氟工程》 期刊會定期發布征稿信息,明確說明當前或未來的重點收稿范圍、專題或欄目。投稿者可以密切關注這些信息,根據收稿需求來準備稿件,并在征稿截止日期前投稿。不僅可以提高稿件被錄用的機會,還能確保稿件與期刊的主題和內容定位相符。
重點欄目:新質生產力與產業態勢、研究開發與生態設計、簡評與要訊、磷及關聯產業技術創新、提質增效產品創制技術、磷氟產業耦合與高端材料創制等。
《生態產業科學與磷氟工程》投稿須知
(一)文稿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條理清楚,文字簡練,除“簡評與要訊”欄目外,其余欄目文稿要求9 000字以上,并附200~300字的摘要及3~8個關鍵詞。題目、摘要、關鍵詞需中英文對照。
(二)所附圖、表應放在正文中,按出現先后次序編號,表格用三線表,中英文表題放在表格上方,居中排列,表頭用中文,欄目中物理量與單位之間用“/”隔開;圖片要清晰,曲線圖中橫縱坐標由物理量及單位組成,中英文圖題放在表格下方,居中排列。
(三)根據科技期刊標準化要求,文章首頁中題名下應附作者姓名、單位全稱、省市地名、郵編,腳注附第一作者的出生年、性別、籍貫、民族、職稱、職務,屬基金項目的課題需附基金項目及編號。
(四)文中計量單位按照我國法定計量單位以及國際標準中關于量和單位的規定書寫。
(五)參考文獻需遵循“最新、重要、必要”原則,綜述類不少于20條,研究類不少于10條;只需列出已經公開發表,并且文章中直接引用的文獻,同一處引用文獻一般不超過4條,同一文獻多次引用不重復編號;未公開發表的文獻請勿列入,必要時可在正文中用括號加注;參考文獻編排格式需參考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文中的中文參考文獻需要列出對應的英文條目;正文中出現引用文獻時,文獻序號須加[ ]用上標表示,并依次按照正文中出現的順序列出。
(六)本刊對文稿有權作文字性修改和刪減,作者有不同意見可提出商討。請自覺遵守國家保密規定,文章內容勿涉及國家機密。
(七)論文自發表之日起,即代表作者同意將該論文的著作財產權轉讓給鄭州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生態產業科學與磷氟工程》編輯部(下稱“期刊社”),期刊社可以將上述權利轉授權予第三方使用。
(八)來稿文責自負。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或重復發表。
(九)論文一經發表,編輯部將贈送當期樣刊。作者在文稿后面須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郵編、通信地址、聯系方式等信息,以便溝通聯系。
(十)收到文稿后約1月(外審稿件2月) 內,將發出稿件處理意見(錄用、退修或退稿)及相關要求,請作者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要求的工作。
四、合理安排個人時間
投稿者還需要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來選擇合適的投稿時間。此外,還要考慮到自己的研究進度和稿件質量,確保在投稿前對稿件進行充分的修改和完善。
綜上所述,選擇合適的投稿時間需要綜合考慮審稿周期、高峰期、征稿信息以及個人時間安排等多個因素。通過合理安排投稿時間,可以提高稿件被錄用的機會,并確保研究成果能夠及時發表。
《生態產業科學與磷氟工程》期刊創刊于1985年,由鄭州大學主管,鄭州大學;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主辦,是國內公開發行的農業類學術期刊,國際刊號:2097-4566,國內刊號:41-1471/TQ,雜志社地址:鄭州市大學路40號,以反映農業改革與發展的最新成果、致力于為深化農業改革、繁榮農業科學服務。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