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學報》期刊提供以下投稿方式及注意事項:
一、在線投稿:通過期刊官網在線投稿,系統支持稿件上傳、進度查詢及審稿意見反饋,需注冊賬號后提交。
二、郵箱投稿:部分欄目接受郵箱投稿,《生態環境學報》期刊地址:廣州市天河區天源路808號。
三、注意事項:在投稿前,務必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
投稿須知:
(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籍貫,職稱,學歷,研究方向,主要學術成就等。
(二)編輯部取舍稿件重在學術水平,力求具有真知灼見,發明創新,要求論據可靠,論證周密,語言通順,文字簡練。
(三)中英文標題(含副標題)。文章標題應當準確體現文章內容,不宜過長或過簡,副標題和主標題之間的關系應當清晰明確。
(四)引用、標注參考文獻≥15條以上近五年文獻,在正文中標注時,要按照在文章中引用的順序排列,請選用親自閱讀過的一次文獻,不能引用內部資料、待發表和二次文獻。
(五)內容摘要 350—400 字,用第三人稱敘述主要觀點和基本結論,不要作自我評價。
保持聯系暢通:在投稿后,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編輯部在審核過程中能夠及時與作者溝通。
耐心等待審核:由于編輯部工作量較大,審核過程可能需要一定時間,預計審稿時間為:1-3個月,作者應耐心等待審核結果,并避免頻繁催稿。
綜上所述,向《生態環境學報》期刊投稿可以選擇在線投稿或郵箱投稿兩種方式。在投稿過程中,作者應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并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與編輯部溝通。
《生態環境學報》期刊是一本在我國環境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它致力于為環境理論研究者和環境實踐工作者搭建交流平臺,全方位展示環境領域的前沿成果與實踐經驗,創刊于1992年,是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主管,廣東省土壤學會;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國際刊號:1674-5906,國內刊號:44-1661/X。
生態環境學報發表范例
-
施肥措施對華北潮土區小麥-玉米輪作體系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響
作者:張婷; 孔云; 修偉明; 李剛; 趙建寧; 楊殿林; 張貴龍; 王麗麗
-
北方地區典型高速公路近路區域大氣污染特征研究
作者:高碩晗; 陶雙成; 熊新竹; 黃山倩; 李娜
-
焦酚對共培養銅綠微囊藻和雨生紅球藻影響的初步研究
作者:高云霓; 付琴琴; 張方; 李晨露; 武靜; 董靜
-
密云水庫庫濱帶不同植被配置下面源污染特征分析
作者:李凱; 程金花; 陳仲旭
-
硼摻雜微介孔碳球對鎘的吸附特性及機理
作者:陳鋒; 張謀; 朱穎; 周正文; 和晶亮; 杜江; 馬培
-
氧化石墨烯對沉積物中重金屬Cu的穩定固化研究
作者:藺志朋; 宋蕾; 韓寶紅; 李浩; 王乾
-
硅質鈍化材料與促生菌劑組合施用對水稻累積鎘效應研究
作者:梁金明; 李嘉琳; 陳波華; 李永濤; 王進進
-
平頂山礦區矸石山周邊土壤重金屬污染及優勢植物富集特征
作者:陳昌東; 張安寧; 臘明; 齊光; 趙干卿; 楚純潔
-
西南山地小徑竹的重金屬富集能力
作者:段晨松; 楊彪; 韓燕; 張全建; 龔旭; 張遠彬
-
浙江省典型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及生態風險評價
作者:張云蕓; 馬瑾; 魏海英; 石陶然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