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加工過程》作為一本生物領域的學術期刊,投稿難度一般,但仍需要作者具備一定的學術實力。具體詳情需結合期刊定位、審稿流程以及投稿者的研究質量綜合評估。以下是詳細分析:
了解期刊信息:
《生物加工過程》期刊創刊于2003年,是由江蘇省教育廳主管南京工業大學主辦的生物類雙月刊。該雜志以中文出版,擁有國內刊號:CN 32-1706/Q及國際刊號:ISSN 1762-3678。旨在成為生物領域的先鋒,及時反映生物改革與發展的最新成果,深入探索生物規律,助力生物事業的繁榮。通過高質量的論文和研究成果,為生物工作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生物創新與進步。
期刊級別與定位:
《生物加工過程》 期刊被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CA 化學文摘(美)、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哥白尼索引(波蘭)、劍橋科學文摘、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數據庫收錄。獲得了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RCCSE學術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等榮譽。主要欄目:專論與綜述、研究與開發等,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該期刊的讀者群體主要是生物工作者、生物研究者、生物政策制定者以及對生物領域感興趣的讀者。
投稿須知:
(一)正文:包括引言、原理、方法、結果、討論、結論。
(二)參考文獻標注方式允許采用角標方式或夾注方式,兩種標注方法任選其一,不要混用,推薦使用角標方式。
(三)摘要篇幅在100~300字,每篇文章都要有3~8個關鍵詞,多個關鍵詞之間以分號分隔。
(四)文末一定要標明作者單位及聯系地址、郵編、電話、傳真、電子郵箱、QQ等,方便雜志出刊后寄送。
(五)基金項目名稱應按照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
發表周期:
采用三審制(初審、復審、終審),《生物加工過程》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如果超過預計的審稿時間仍未收到回復,可以主動聯系編輯部詢問進度,若想縮短周期,流程協助可咨詢在線客服。
投稿建議:
投稿《生物加工過程》期刊需注重選題創新性與格式規范性。建議投稿前充分研讀近期刊發文章,并嚴格遵循雜志社要求,對于具備一定學術實力的作者來說,是一個相對好投且發表周期較短的期刊選擇。
生物加工過程發表范例
-
檸檬苦素對葡聚糖硫酸鈉誘導的小鼠結腸炎的治療作用及機制
作者:王亞軍; 陸穎; 周艷芬; 王宇; 郭素菡; 張琪; 孫陽
-
疏血通等10種中藥注射劑與不同溶媒配伍的穩定性
作者:唐樑; 馮哲璽; 張登宇; 黃玉宇
-
Bcl-XL蛋白拮抗劑分子設計的研究進展
作者:易享炎; 何天同; 曹臻; 張婉玲; 付豪亮; 汪麗澤; 于楊; 黃和; 楊雅瓊; 黃菲
-
木質素及其衍生物在提取冶金中的研究進展
作者:張保平; 郭美辰; 劉運; 沈博文
-
物理盤磨處理對香蕉秸稈纖維性質的影響
作者:裴培; 李紀紅; 查瑞濤; 李十中; 張成明
-
羅漢果提取物在酸奶飲品中的應用
作者:呂昌勇
-
谷朊粉和支鏈淀粉對冷凍面團酵母活力的改善作用
作者:劉飛龍; 繆冶煉; 陳介余; 馬厚雨; 李娜; 張燕萍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