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學技術》作為一本工業領域的學術期刊,投稿難度一般,但仍需要作者具備一定的學術實力。具體詳情需結合期刊定位、審稿流程以及投稿者的研究質量綜合評估。以下是詳細分析:
了解期刊信息:
《聲學技術》期刊創刊于1982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東海研究站;同濟大學聲學研究所;上海市聲學學會;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主辦的工業類雙月刊。該雜志以中文出版,擁有國內刊號:CN 31-1449/TB及國際刊號:ISSN 1000-3630。旨在成為工業領域的先鋒,及時反映工業改革與發展的最新成果,深入探索工業規律,助力工業事業的繁榮。通過高質量的論文和研究成果,為工業工作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工業創新與進步。
期刊級別與定位:
《聲學技術》 期刊被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SA 科學文摘(英)、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數據庫收錄。獲得了Caj-cd規范獲獎期刊、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等榮譽。主要欄目:物理聲學、水聲學、超聲學、語言與音樂聲學、環境聲學、信號處理和換能器等,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該期刊的讀者群體主要是工業工作者、工業研究者、工業政策制定者以及對工業領域感興趣的讀者。
投稿須知:
(一)引文標示應全文統一,采用方括號上標的形式置于所引內容最末句的右上角,引文編號用阿拉伯數字置于半角方括號中,如:“……模式[3]”。
(二)摘要一般應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結果和結論等,中文摘要不超過300字。
(三)第一作者還須提供作者單位及作者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全稱及科室、所在省和城市名稱、郵政編碼、作者姓名、職稱、學位及研究方向。
(四)基金課題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是國家或部、省、市級以上基金項目或攻關項目,應在文題頁左下角橫線下注明“基金項目。
(五)多次引用同一著者文獻時,只編一個號,即在正文中標注首次引用的文獻序號,并在序號的“[]”外著錄引文頁碼。例如:張三[2]8-12;張三[2]66-80。
發表周期:
采用三審制(初審、復審、終審),《聲學技術》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如果超過預計的審稿時間仍未收到回復,可以主動聯系編輯部詢問進度,若想縮短周期,流程協助可咨詢在線客服。
投稿建議:
投稿《聲學技術》期刊需注重選題創新性與格式規范性。建議投稿前充分研讀近期刊發文章,并嚴格遵循雜志社要求,對于具備一定學術實力的作者來說,是一個相對好投且發表周期較短的期刊選擇。
聲學技術發表范例
-
振動聲激發超聲導波評估皮質骨厚度的研究
作者:劉珍黎; 徐峰; 他得安
-
鈦合金超聲扭振銑削強度優化設計仿真
作者:封志彬; 童景琳
-
野戰數字音響系統音質優化設計
作者:潘志祥; 王麗華
-
低信噪比環境下語音端點檢測改進方法
作者:王瑤; 曾慶寧; 龍超; 謝先明; 毛維
-
一種基于正交非負矩陣分解的多通道線性預測語音去混響方法
作者:何沖; 王冬霞; 王旭東; 蔣茂松
-
導流罩對受電弓氣動噪聲影響的風洞試驗研究
作者:陳羽; 高陽; 剛; 楊志剛; 李啟良
-
濱海空間的聲環境感知比較——以大連為例
作者:路曉東; 郭飛; 劉卓群; 祝培生
-
基于神經網絡的玻璃缺陷聲學檢測方法
作者:張濤; 高新意; 唐偉; 丁碧云
-
基于特定聽覺特征的盲信號提取方法
作者:王心怡
-
超聲換能器表面振動和聲場測量及其與經典超聲換能器的仿真比較
作者:孫彥招; 張濤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