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食用菌學報》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稿件作者須在題下署名,并提供作者主要信息,包含學習或工作單位全稱、學歷或職稱、研究方向、所在地、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及電子郵箱等內容。
(二)如需要保留修改權的作者,請來稿時特別注明,否則視同全權委托本社編輯部編輯加工。
(三)題目:應反映文章主要內容,一般不用副標題,不超過20個漢字,避免使用非公知的外文縮寫。
(四)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要齊全。其著錄順序為:順序號,作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版本項(任選)刊名,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當整體引用時不注)。
(五)來稿需附200字左右的內容摘要,3-5個關鍵詞及英文標題。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食用菌學報》是一本在農業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94年創刊,由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主管,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中國農學會主辦,為雙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31-1683/S,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005-9873。
該刊設置了遺傳育種、生理生化、馴化栽培、栽培材料、病蟲害防治、產后加工等欄目,覆蓋農業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農業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食用菌學報發表范例
-
金耳子實體多糖硫酸化修飾研究
作者:張忠; 劉艷芳; 周帥; 唐慶九; 楊焱; 馮娜; 唐傳紅; 吳迪; 張勁松
-
八種植物精油單組分化合物對平菇厲眼蕈蚊的驅避作用
作者:吳華; 歐劍峰; 黃鴻
-
云南磨盤山國家森林公園大型真菌資源初步調查
作者:馮云利; 湯昕明; 楊珍福; 郭相; 馬明; 陳正啟; 桂明英
-
十堰市野生食用菌資源調查
作者:王鋒尖; 周向宇; 潘坤
-
基因組學在食藥用菌栽培育種中的研究進展
作者:凌志琳; 趙瑞琳
-
靈芝對前列腺癌的作用機理
作者:汪雯翰; 賈薇; 張勁松; 徐賓; 楊焱; 王忠; 張赫男
-
高雄山蟲草的生物活性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作者:梁建東; 韓燕峰; 田維毅; 梁宗琦; 李子忠
-
國內外食用菌增產添加物研究進展
作者:劉秀明; 陳強; 鄔向麗; 黃晨陽
-
第九屆世界食用菌生物學與產品大會第二輪通知
作者:--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