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法學評論》期刊投稿需要注意以下信息:
一、基本投稿方向
該刊是一本由華東政法大學數字法治研究院;山東科技大學數字法治研究院主辦的政法期刊,2022年創刊,本刊主要欄目有:域外譯評、觀察報告、專題研究、理論前沿。旨在推動政法學科發展和政法教學實踐創新。
二、內容與格式規范
(一)引言是學術論文的開場白,主要說明為什么要進行該項研究工作,提出文章中要研究的問題,引導讀者閱讀和理解全文。
(二)注釋是對論文中特定名詞或新名詞的注解。注釋可用頁末注或篇末注中的一種。選擇頁末注的應在注釋與正文之間加細線分隔,線的長度不應超過紙張的三分之一寬度。
(三)計量單位:執行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并以單位符號表示,具體使用參照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編寫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第3版)》一書。
(四)論文要有摘要、關鍵詞,注釋采用腳注形式,論文文件標題格式為:姓名+單位+論文題目,文后附個人簡歷。
(五)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按照正文中出現次序列于文后。以參考文獻:(左頂格)作為標識;序號(左頂格)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示;每一條目的最后均以實心點結束。
(六)為保證期刊的質量,對于所有的論文,將邀請2位專家評議確定提出意見。然后根據評審意見,由本刊編委會確定用稿意見。確定最終入選文章。
(七)正文:一般應包括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三個部分,層次系統為1~3層,如:“1”,“1.1”,“1.1.1”,各級標序均左頂格,第2層后空1字距排標題。
(八)題目:簡明確切地反映論文的特定內容,一般不超過30字,不得使用不常見的外來語、縮寫詞、符號、代號和商品名稱。
(九)來稿若為課題研究成果,則凡被省級以上單位正式立項的課題,應在文中標明課題的立項單位、級別、時間和編號等信息。
(十)摘要須用第三人稱寫法,去掉廢話、套話、空話,慎用結論性、定義性的字詞和語句。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過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過250個實詞。
三、審稿周期
《數字法學評論》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發行周期為:半年刊,期刊級別:省級期刊,建議投稿前仔細核對格式要求,避免因細節問題延誤發表。
《數字法學評論》創刊于2022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旨在為法律工作者、學者以及對數字法治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了解行業動態、交流思想的專業平臺。雜志主要關注數字貨幣法治、理論前沿、數據權專論和人工智能專論等領域,通過豐富的文章內容使讀者能夠深入了解數字法治的最新趨勢和重大議題。
本刊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和創新性的原則,確保所刊載的文章具有高水平的學術質量和實踐價值。此外,雜志鼓勵來自不同背景的作者投稿,以促進多樣化的觀點交流和知識共享。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國家對網絡安全與個人信息保護重視程度的提高,數字法學評論不僅促進了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完善,還為法學教育和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雜志已被多個重要數據庫收錄,表明其在學術界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和尊重。該雜志則提供了一個窗口,讓他們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當今社會面臨的復雜法律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該刊被國內多個核心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萬方收錄(中)等,這顯示了其在政法學界的學術影響力和權威性。
此外,《數字法學評論》期刊還榮獲了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這些榮譽不僅證明了其學術質量得到了廣泛認可,也為其在政法學術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