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醫學》期刊投稿需要注意以下信息:
一、基本投稿方向
該刊是一本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華醫學會武漢分會主辦的醫學期刊,1964年創刊,本刊主要欄目有:專家述評、專家觀點、實驗研究論著、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臨床研究論著、綜述。旨在推動醫學學科發展和醫學教學實踐創新。
二、內容與格式規范
(一)來稿務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分、數據可靠、邏輯嚴密、層次分明、文字精煉。
(二)來稿或其主要內容必須未在任何其他公開出版物發表過,不存在任何違反學術規范情形,不存在知識產權爭議。中文以外的其他語言的翻譯稿需同時提交附原文,并附作者或出版者的翻譯書面授權許可,文責自負。
(三)參考文獻盡可能使用近5年公開發表的文獻,數量在10—30條,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排列于文后。
(四)論文標題一般不用縮略語,即使不得不使用,也應盡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符、代號和公式。
(五)引用正式出版物,出版時間應精確到月;根據被引資料性質,可在作者姓名后加“主編”、“編譯”、“編著”、“編選”等字樣。
(六)注釋采用腳注,每頁重新編號,著作的注釋內容依次為:作者、書名、卷冊、出版者、出版年份、頁碼,期刊的注釋內容依次為: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年份、期數。
(七)來稿寫明稿件聯系人詳細通訊地址、電話。第一作者簡介置首頁左下地腳處[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職稱,學位,研究方向,E-mail地址]。
(八)論文需要同時提供中文和英文摘要。摘要以提供論文的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論述研究目的、原理和結論,具有相對獨立性。
(九)如論文屬于基金項目,需注明基金項目類別、項目名稱及編號,多個項目間以“、”分隔。格式如下:基金名稱“項目名稱”(項目編號)。
(十)來稿一經接受刊登,由作者親筆簽署論文使用授權書,專有使用權歸中華醫學會所有。中華醫學會有權以電子期刊(光盤版、網絡版)和紙版等其他方式接受刊登的論文,未經中華醫學會同意,該論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
三、審稿周期
《武漢醫學》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發行周期為:雙月刊,期刊級別:統計源期刊,建議投稿前仔細核對格式要求,避免因細節問題延誤發表。
《武漢醫學》現已更名為《骨科》。
《骨科》創刊于1964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雙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
《骨科》雜志是一本專門針對骨科領域的學術期刊,旨在推動骨科學科的發展和研究成果的交流。該雜志涵蓋了骨科領域的各個方面,包括骨折、關節置換、脊柱疾病、運動損傷等內容,并提供高質量的原創研究論文、綜述、案例報告等。
它的主要特點之一是其深度和廣度。它涵蓋了骨科學科的最新研究進展,包括基礎科學研究、臨床實踐、手術技術創新等方面。無論是從分子水平還是從臨床實踐角度,該雜志都提供了詳盡而全面的報道,以滿足讀者對于骨科領域的全面了解的需求。它也非常注重真實臨床案例的分享和報道。它提供了許多實際病例的詳細描述,包括病史、臨床表現、診斷方法、治療方案等。這些案例的分享不僅使醫生們能夠學習到寶貴的臨床經驗,還為其他研究人員和相關專業人士提供了借鑒和參考的機會。
此外,該雜志還注重原創研究的發表。它接受來自全球各地的學術界和醫療領域的研究論文,涵蓋了骨科領域的各個方面。這些研究論文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為骨科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權威和可靠的學術平臺。
該刊被國內多個核心數據庫收錄,包括: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CA 化學文摘(美)、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這顯示了其在醫學學界的學術影響力和權威性。
此外,《武漢醫學》期刊還榮獲了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等,這些榮譽不僅證明了其學術質量得到了廣泛認可,也為其在醫學學術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