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網絡文化研究》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chuàng)新性不足、數(shù)據(jù)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qū)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chuàng)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jù)。
2.核對期刊要求:
(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作品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鞏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以時代新風團結引領青少年,持續(xù)弘揚主旋律、壯大正能量。
(二)聚焦重大主題。要圍繞黨和國家重要會議、重大活動、重要決策、重要時間節(jié)點,創(chuàng)作發(fā)布優(yōu)質新媒體作品,引導青少年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展現(xiàn)新時代我國、我省經濟社會文化發(fā)展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三)海報、長圖。海報、漫畫等平面作品,提交圖片文件,格式為JPEG,色彩模式RGB,單張圖片大小在1024PX以內,單個文件總大小不超過30MB,系列作品不超過10幅。
(四)文中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三級標題、四級標題的序號用“一、……”“(一)……”“1.……”“(1)……”標示。
(五)注釋用于對文章正文作補充論說的文字,采用頁下注,注號用①②③;參考文獻用于說明引文出處,采用文末注,用[1][2][3]順序標注。
(六)本刊實行匿名評審制度,文責自負,切勿一稿多投。來稿一經刊用,即視為作者許可本刊使用該稿件的發(fā)表權、發(fā)行權、復制權、網絡傳播權等。
(七)作者簡介列于文末的六角括號(“〔〕”)內,其內容包括,作者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與職稱、學歷或學位、主要學術兼職,主要研究領域等。
(八)摘要用第三人稱方式書寫,不得使用“本文”和”作者(筆者)”作主語,不作自我評價,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體現(xiàn)文章的觀點和依據(jù)。
(九)力求簡明扼要并能反映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最好不設副標題,盡量不用縮略語和標點符號。英文文題不應超過10個實詞,中英文文題的含義應一致。
(十)遵照GB/T7714—201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shù)字加方括號標出;中文參考文獻須有對應的英文列于其上。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網絡文化研究》是一本在文化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2020年創(chuàng)刊,由長春大學網絡安全學院主管,長春大學網絡安全學院主辦,為年刊。
該刊設置了網絡文學、文化傳播、網絡社會等欄目,覆蓋文化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文化領域的最新動態(tài)和發(fā)展趨勢。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