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納電子與智能制造》期刊投稿需要注意以下信息:
一、基本投稿方向
該刊是一本由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主辦的電子期刊,2019年創刊,本刊主要欄目有:微機電系統、集成微系統、嵌入式系統、傳感器技術、存儲技術、顯示技術。旨在推動電子學科發展和電子教學實踐創新。
二、內容與格式規范
(一)微納電子與智能制造理論及技術。包括:微納電子器件與電路、材料制造、封裝與測試、微機電系統、集成微系統、嵌入式系統、傳感器技術、存儲技術、顯示技術,以及軟硬件協同設計、系統集成設計\制造技術等。
(二)微納電子與智能制造前沿應用。人工智能(含生物芯片)、智能控制系統、智能制造技術、工業機器人、虛擬現實、3D打印、物聯網、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
(三)論文要具有前沿性、創新性,主題明確、結構完整、層次分明、文字精煉,綜述性論文或研究性論文皆可。
(四)學術重復度不超過20%(包括自己已發表過的文章),不允許一稿多投。
(五)稿件文責自負。編輯部對來稿有權做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實質性內容修改須征得作者同意。
(六)題目、作者及單位、摘要、關鍵詞的中英文;關鍵詞3~8個,并與文章主要報道內容相關、具有實際意義;摘要200~300字左右,應包括研究的問題、過程和方法、結果和結論3個層次。
(七)文中圖表需清晰,用軟件繪制的圖盡量提供圖表的矢量圖,圖表均需有中英文標題。
(八)文中公式或外文的每個字母必須分清大小寫和正斜體,上下角標應標注清楚;公式中同一符號在一篇文章中只能有一個含義,每個符號均需在文中第一次出現的位置說明其含義。
(九)參考文獻一般不少于10篇,綜述性文章不少于20篇,中文參考文獻需翻譯成英文,參考文獻應以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在正文中注明編號,并列于文后,參考文獻的書寫格式請參照"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十)本刊長期接收稿件,編輯部對稿件堅持同行評議的評審原則,對稿件實行快審快發和優先出版,保證投稿作者研究成果的及時發表,承諾稿件處理全程不超過3個月。
三、審稿周期
《微納電子與智能制造》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發行周期為:季刊,期刊級別:省級期刊,建議投稿前仔細核對格式要求,避免因細節問題延誤發表。
《微納電子與智能制造》創刊于2019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季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期刊作為微納電子技術與智能制造領域的權威學術交流平臺,自創刊以來便致力于全面覆蓋并深入探討該領域的多個方面,為學術界和產業界提供了豐富的學術資源和前沿的技術動態。
期刊的核心內容涵蓋了微納電子器件與電路,這是微納電子技術的基石。在這一領域,期刊不僅關注新型微納電子器件的設計與制造,還深入探討其電路特性、性能優化以及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表現。通過發表最新的研究成果,期刊推動了微納電子器件與電路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
材料制造是微納電子與智能制造領域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期刊緊密跟蹤材料科學的最新進展,特別是那些對微納電子器件性能有關鍵影響的材料無論是新型半導體材料、納米材料還是復合材料,期刊都鼓勵學者們分享其研究成果,探討材料性能與微納電子器件性能之間的內在聯系。
該刊被國內多個核心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這顯示了其在電子學界的學術影響力和權威性。
此外,《微納電子與智能制造》期刊還榮獲了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這些榮譽不僅證明了其學術質量得到了廣泛認可,也為其在電子學術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