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傳播》期刊提供以下投稿方式及注意事項:
一、在線投稿:通過期刊官網在線投稿,系統支持稿件上傳、進度查詢及審稿意見反饋,需注冊賬號后提交。
二、郵箱投稿:部分欄目接受郵箱投稿,《現代傳播》期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定福莊東街1號。
三、注意事項:在投稿前,務必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
投稿須知:
(一)獲得基金資助的文章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
(二)編號應頂格書寫。有標題時,在編號后空一字再寫標題,另起一行寫具體內容。無標題時,編號后空一字寫具體內容。
(三)參考文獻:不得省略,最少5條以上,需在文中引用處標注,并序號與參考文獻序一致。
(四)關鍵詞:論著需分別在中、英文摘要后標引2~8個中、英文關鍵詞。
(五)來稿不退,請自留底稿,注明作者真實姓名、通訊地址、郵編、聯系電話。
保持聯系暢通:在投稿后,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編輯部在審核過程中能夠及時與作者溝通。
耐心等待審核:由于編輯部工作量較大,審核過程可能需要一定時間,預計審稿時間為:1-3個月,作者應耐心等待審核結果,并避免頻繁催稿。
綜上所述,向《現代傳播》期刊投稿可以選擇在線投稿或郵箱投稿兩種方式。在投稿過程中,作者應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并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與編輯部溝通。
《現代傳播》期刊是一本在我國社會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它致力于為社會理論研究者和社會實踐工作者搭建交流平臺,全方位展示社會領域的前沿成果與實踐經驗,創刊于1979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國和教育部主管,中國傳媒大學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國際刊號:1007-8770,國內刊號:11-5363/G2。
現代傳播發表范例
-
列寧主義與蘇區黨報:中央蘇區“新聞干部”對列寧報刊思想的理解與執行
作者:梁德學
-
清末報刊與公共輿論的形成(1895—1911)
作者:郭文娟
-
外腦的力量:全球互聯網治理中的美國智庫角色
作者:羅昕; 李芷嫻
-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流行歌曲的傳播語境與接受效應——以鄧麗君為個案的考察
作者:陶東風
-
本體·泛化·濫觴:論改革開放40年本土類型電影的嬗變
作者:徐兆壽; 林恒
-
記憶、詢喚和文化認同:論傳統文化類電視節目的“媒介儀式”
作者:曾一果; 朱赫
-
好萊塢歌舞片影像敘事的復調化現象研究
作者:顏胤盛; 晚月
-
以破碎的整體感重構產業美學:移動音頻生產的本土經驗
作者:戰迪
-
文化價值主導型電視劇綜合評價體系構建研究
作者:趙瑩
-
融媒時代紀實性視聽作品創新模式研究
作者:司若; 趙靜超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