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期刊投稿需要注意以下信息:
一、基本投稿方向
該刊是一本由廈門大學主辦的教育期刊,1926年創刊,本刊主要欄目有:經濟與管理研究·能源經濟、科技與社會研究、臺灣研究、法學研究、政治學研究、戲劇戲曲與影視研究。旨在推動教育學科發展和教育教學實踐創新。
二、內容與格式規范
(一)編輯部有權對錄用稿件作適當文字刪改。其他約定請作者嚴格遵守國家及行業的有關保密規定,稿件刊出后文責自負。
(二)凡投稿3個月后未收到本書用稿通知,作者可另行處理稿件,請適時關注投稿郵箱回復。本書限于財力物力,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
(三)同一種參考文獻多次引用,要標為同一序號,文后不得多次著錄;多次引用的文獻在文內序號后用上標括號內分別標出每次引用文句的頁碼,文后著錄不再標識頁碼。
(四)一級標題用“……”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來標識,三級標題用“”來標識,四級標題用“、”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標題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級標題末尾均不加標點。
(五)正文語言準確、簡明、生動;用書面語,不用口語;應樸實無華、具體、不空泛,對事物的表述不宜作渲染。一些已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不宜詳細敘述,應利用文獻標注的方式加以引用。
(六)作者如對文章題名、責任者、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需做必要的解釋或說明,請在當頁用腳注表示;對于文章特定內容的解釋說明,請用“注釋”方式置于文后,序號用帶“[]”的阿拉伯數字表示,連續編號。
(七)在篇首頁寫明所有作者的作者簡介,包括出生年、性別、學歷、現職稱(職務)等:須有作者姓名的拼音、工作單位的英譯文。
(八)文章的摘要要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及其結論。公式中第一次出現的符號要給出其含義,符號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腳標的位置高低應有明顯區別,文中圖表須用中文明確標注。來稿要用計算機排版,文稿用字規范,量和單位符號要符合國家標準。
(九)內容涉及基金資助項目、專利項目或獲獎項目等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項目編號,并附單位證明和項目證書的復印件。
(十)本刊對投稿文章享有網絡首發權(包括但不限于以電子版形式在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各類網絡媒體)。在本刊行使首發權之前,本刊有權排除包括作者在內的任何第三方投稿作品的內容。如作者不同意本刊對作品進行信息網絡傳播,請在文稿中說明。未作說明的,視為默認同意。
三、審稿周期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發行周期為:雙月刊,期刊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建議投稿前仔細核對格式要求,避免因細節問題延誤發表。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于1926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雙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它是由廈門大學主辦的學術期刊,始終堅持以學術為重、社會效益為重的辦刊宗旨。以本校優勢學科和文科科研力量為依托,該雜志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該雜志在學術研究方面注重嚴謹性和創新性。通過嚴密的學術評審流程,確保發表的論文具有學術價值和質量,杜絕低水平、重復性的文章。同時,該雜志鼓勵學者探索研究新領域、提出新觀點、采用新方法,推動學科研究的創新和發展。該雜志依托廈門大學的優勢學科和文科科研力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廈門大學以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為重要發展方向,在哲學、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具有卓越的研究實力。它充分發揮這些學科的特點和優勢,聚焦當代社會問題和人類文明發展,推動學科研究的深入探索。
該雜志注重學術研究的社會效益。在選題和論文發表上,考慮到對社會的重要性和現實問題,力求研究成果對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該雜志鼓勵學者深入挖掘社會問題的根源、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回應社會關切,為社會治理和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決策參考。雜志在學術交流和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該雜志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拓寬學術視野,提高學術影響力。與其他學術刊物、學術機構建立密切聯系,開展學術合作,促進學術交流和資源共享。
該刊被國內多個核心數據庫收錄,包括:CSSCI 南大期刊(含擴展版)、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這顯示了其在教育學界的學術影響力和權威性。
此外,《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期刊還榮獲了Caj-cd規范獲獎期刊、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社科雙效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等,這些榮譽不僅證明了其學術質量得到了廣泛認可,也為其在教育學術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