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史學是一本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辦的歷史期刊,2011年創刊,季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服飾研究、文化傳承研究、器物研究、圖像研究、地圖研究。
《形象史學》創刊于2011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季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雜志強調從視覺和物質文化的視角出發,探索歷史現象及其背后的文化意義,旨在為歷史學者提供一個全新的研究平臺,同時也鼓勵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將藝術史、考古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理論與歷史學相結合。致力于推動利用圖像和實物資料進行歷史研究的新趨勢,認為這些非文本形式的歷史證據能夠提供不同于傳統文獻的獨特視角,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過去的社會、文化和日常生活。
為了涵蓋廣泛的研究主題并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形象史學設置了多個欄目,每期圍繞特定主題或問題,邀請專家學者撰寫文章,進行深度剖析。探討形象史學領域的最新理論發展和方法論創新,為研究者提供理論支持。對于那些對視覺文化和社會歷史感興趣的學者、學生以及愛好者來說,它是一個寶貴的資源庫。它不僅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也促進了國內外學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閱讀這份雜志,人們可以更深刻地認識到圖像和物質文化在塑造和反映歷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
(一)作者姓名、單位和E-mail為必填項目,第一作者和(或)通信作者還需填寫電話、通信地址、手機號碼、郵政編碼、職稱和身份證號。
(二)引文超過150字換行另起;上下各空一行;第一行縮進4格,以下各行縮進2格。夾注置于最后一個標點符號之后。引詩超過8行換行另起,規則同上。
(三)已在非公開刊物上發表,或在學術會議交流過的文稿,或已用其他文種發表過的文稿(可以不再列出英文文題和英文摘要),不屬于一稿兩投,但必須注明首次發表的刊物。
(四)參考文獻指在論文中引用的文獻。序號用方括號標注。著作的頁碼在文中標注在序號邊,如123。引用經典著作請使用最新版本??蓞⒖唇诳l稿件的參考文獻格式。
(五)引注應能體現所引文獻資料的信息特點,應與其他文獻資料相區別;能說明該文獻資料的準確來源,方便讀者查找;有引有注,不得引而不注或注而不引。
(六)基金項目獲省、部級以上科學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和國家重點攻關項目的研究論文,請在篇首頁下方以“基金項目”標識,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
(七)摘要不應簡單地重復題名中已出現過的信息,不需要背景或知識性的介紹,不要把引言和結論中敘述性的內容,以及學科領域內常識性的內容寫入摘要,也不要有自我評價的語句。
(八)題目:中文標題一般少于30字,簡短鮮明表明文章研究內容,盡量不用副標題及外文縮寫詞,避免使用非通用縮寫詞、字符等。英文標題應與中文標題一致,并符合英文表達習慣。
(九)圖要清晰、精確。坐標中的物理量及單位要使用規定符號標注。同一內容或同一組數據,如列成表,不再作圖;已用圖示的不必列表。表格一律采用三線表。
(十)正文用五號字,行距為固定值,20磅,各一級標題居中,一級標題為小四號,加粗,二級標題居左,縮進兩個字符。其他正文用5號。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鼓樓西大街甲158號,郵編: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