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形象史學》期刊投稿時,選擇合適的投稿時間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議:
一、了解審稿周期
首先,投稿前應仔細了解《形象史學》的審稿周期。根據公開發布的信息,該雜志的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因此投稿者需要合理安排時間,避免因審稿周期影響論文的發表計劃。
二、避開高峰期
避開高峰期:在節假日或學術假期期間,編輯和審稿人可能無法及時處理稿件。
熱點話題發表后:當某個歷史熱點話題受到廣泛關注時,《形象史學》可能會收到大量與該話題相關的稿件。為了避免與熱門稿件競爭,可以選擇在熱點話題稍微平息后再投稿。
三、關注征稿信息
《形象史學》 期刊會定期發布征稿信息,明確說明當前或未來的重點收稿范圍、專題或欄目。投稿者可以密切關注這些信息,根據收稿需求來準備稿件,并在征稿截止日期前投稿。不僅可以提高稿件被錄用的機會,還能確保稿件與期刊的主題和內容定位相符。
重點欄目:服飾研究、文化傳承研究、器物研究、圖像研究、地圖研究等。
《形象史學》投稿須知
(一)作者姓名、單位和E-mail為必填項目,第一作者和(或)通信作者還需填寫電話、通信地址、手機號碼、郵政編碼、職稱和身份證號。
(二)引文超過150字換行另起;上下各空一行;第一行縮進4格,以下各行縮進2格。夾注置于最后一個標點符號之后。引詩超過8行換行另起,規則同上。
(三)已在非公開刊物上發表,或在學術會議交流過的文稿,或已用其他文種發表過的文稿(可以不再列出英文文題和英文摘要),不屬于一稿兩投,但必須注明首次發表的刊物。
(四)參考文獻指在論文中引用的文獻。序號用方括號標注。著作的頁碼在文中標注在序號邊,如123。引用經典著作請使用最新版本。可參看近期刊發稿件的參考文獻格式。
(五)引注應能體現所引文獻資料的信息特點,應與其他文獻資料相區別;能說明該文獻資料的準確來源,方便讀者查找;有引有注,不得引而不注或注而不引。
(六)基金項目獲省、部級以上科學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和國家重點攻關項目的研究論文,請在篇首頁下方以“基金項目”標識,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
(七)摘要不應簡單地重復題名中已出現過的信息,不需要背景或知識性的介紹,不要把引言和結論中敘述性的內容,以及學科領域內常識性的內容寫入摘要,也不要有自我評價的語句。
(八)題目:中文標題一般少于30字,簡短鮮明表明文章研究內容,盡量不用副標題及外文縮寫詞,避免使用非通用縮寫詞、字符等。英文標題應與中文標題一致,并符合英文表達習慣。
(九)圖要清晰、精確。坐標中的物理量及單位要使用規定符號標注。同一內容或同一組數據,如列成表,不再作圖;已用圖示的不必列表。表格一律采用三線表。
(十)正文用五號字,行距為固定值,20磅,各一級標題居中,一級標題為小四號,加粗,二級標題居左,縮進兩個字符。其他正文用5號。
四、合理安排個人時間
投稿者還需要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來選擇合適的投稿時間。此外,還要考慮到自己的研究進度和稿件質量,確保在投稿前對稿件進行充分的修改和完善。
綜上所述,選擇合適的投稿時間需要綜合考慮審稿周期、高峰期、征稿信息以及個人時間安排等多個因素。通過合理安排投稿時間,可以提高稿件被錄用的機會,并確保研究成果能夠及時發表。
《形象史學》期刊創刊于2011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管并主辦,是國內公開發行的歷史類學術期刊,雜志社地址:北京鼓樓西大街甲158號,以反映歷史改革與發展的最新成果、致力于為深化歷史改革、繁榮歷史科學服務。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