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學》期刊提供以下投稿方式及注意事項:
一、在線投稿:通過期刊官網在線投稿,系統支持稿件上傳、進度查詢及審稿意見反饋,需注冊賬號后提交。
二、郵箱投稿:部分欄目接受郵箱投稿,《有機化學》期刊地址:上海市楓林路354號。
三、注意事項:在投稿前,務必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
投稿須知:
(一)刊載有機化學領域各分支學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動態以及發展趨勢. 來稿的觀點、內容和寫作必須具有原創性. 論點明確、結果可靠、結構嚴謹、文字精練. 不接受已公開發表的文章, 包括在期刊、數據庫、電子期刊或 Internet 等媒介上發布的文章. 來稿內容不能與已公開發表的工作重復(包括作者自己已發表的工作). 如果部分與已公開發表的內容重復, 應引用原始文獻, 不能再發表. 來稿一經受理, 作者不能投往其他刊物, 同時, 已投往其他刊物的文章, 不能投到《有機化學》編輯部.
(二)報道學科帶頭人或著名化學家的系列研究成果, 系 統介紹本人及其課題組開展的工作和取得的學術成就, 并對所研究領域的未來發展做出展望, 字數(含圖表) 不少于 6000. 專題需要刊登作者照片和簡介.
(三)按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在右上角。
(四)文章標題須簡潔、具體、鮮明,原則上不要加副標題(原則上不錄用加副標題的論文),原則上不超過25個字。
(五)正文應層次分明,在層次標碼后,應擬定標題。盡量減少層次,不得多于3 層,采用1,1.1,1.1.1 方式。層次的數字序號頂格寫,序號后要空一個漢字。
(六)同一注釋里如需羅列多條同類文獻的,一般按時間順序排列,用分號隔開(但依論證重要程度排列的文獻次序除外)。同一注釋里中外文文獻混合排列的,結尾所使用的句號以最后文獻的語種所對應的格式為準。
(七)來稿請注明專投本刊,嚴禁剽竊、抄襲行為,反對一稿多投。凡發現有此類行為者本刊予以追究,今后不再刊發其稿件,并通報作者姓名。
(八)論文需同時提供中文和英文摘要. 摘要以提供論文 的內容梗概為目的, 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 簡明、確切 地論述研究目的、原理和結論, 具有相對獨立性. 摘要 應重點包括 4 個要素, 即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 在這 4 個要素中, 后 2 個是最重要的. 在執行上述原則 時, 在有些情況下, 摘要可包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對象和 范圍, 以及具有情報價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 不應有引 言中出現的內容, 也不要對論文內容作詮釋和評論, 不 得簡單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 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 和術語, 不用引文, 除非該論文證實或否定了他人已發 表的論文; 縮略語、略稱、代號, 除了相鄰專業的讀者 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 在首次出現時必須加以說明; 不 用圖、表、化學結構. 中文摘要以 300 字左右為宜. 英 文摘要應符合英文語法, 句型力求簡單. 為了便于英文 讀者閱讀, 英文摘要應該比中文摘要更詳細一些, 特別 是有關方法和結果的部分, 字數約為300個單詞及以上, 為英文讀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九)一般稿件通過評審后直接錄用. 如果稿件文字、圖、 表、參考文獻等還有不符合我刊要求的, 編輯部將通知 作者按照我刊要求進行定稿[包括文章題目、作者、單 位地址、摘要、關鍵詞(隨后提供英文文章題目、作者、 單位地址、摘要、關鍵詞)、前言、結果與討論、結論、 實驗部分(綜述類文章除外)、致謝、輔助材料說明 (Supporting Information, 綜述類文章除外)、參考文獻、 圖文摘要等]. 定稿時, 請作者仔細修改、校核稿件, 特 別注意改正稿件上的數據、結構式、參考文獻中的錯誤, 但不得作原則性修改, 否則將重新審理. 作者在收到定 稿通知后 5 個工作日內將定稿電子版上傳. 稿件符合要 求后即發錄用通知.
(十)稿件內容包括文章題目、作者、單位地址、摘要、 關鍵詞(隨后提供英文文章題目、作者、單位地址、摘 要、關鍵詞)、前言、結果與討論、結論、實驗部分(綜 述類文章除外)、致謝、輔助材料說明(Supporting Information, 綜述類文章除外)、參考文獻、圖文摘要等.
保持聯系暢通:在投稿后,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編輯部在審核過程中能夠及時與作者溝通。
耐心等待審核:由于編輯部工作量較大,審核過程可能需要一定時間,預計審稿時間為:1-3個月,作者應耐心等待審核結果,并避免頻繁催稿。
綜上所述,向《有機化學》期刊投稿可以選擇在線投稿或郵箱投稿兩種方式。在投稿過程中,作者應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并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與編輯部溝通。
《有機化學》期刊是一本在我國化工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它致力于為化工理論研究者和化工實踐工作者搭建交流平臺,全方位展示化工領域的前沿成果與實踐經驗,創刊于1975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化學會;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國際刊號:0253-2786,國內刊號:31-1321/O6。
有機化學發表范例
-
微波輻射下超細高嶺土催化的肟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
作者:梁玲; 牟佳玲; 陳悅; 王夢莎; 洪志
-
三苯基膦催化下聯烯丁酸酯與橙酮的陸氏[3+2]環化反應研究:制備螺[1-苯并呋喃-3-酮-2,5'-環戊烯]類化合物
作者:蘇瀛鵬; 馮亞威; 曹林丹; 薛文軒; 石婭; 常兵兵; 黃丹鳳; 王克虎; 胡雨來
-
新型特窗酸肼基衍生物的合成、殺菌及殺蟲活性
作者:趙宇; 關愛瑩; 李婉禎; 王衛偉; 劉鑫磊; 王明安
-
通過氰基亞胺與香豆靈酸甲酯的1,3-偶極環加成反應合成二氫吡喃并吡唑酮
作者:王博; 王奇君; 劉洪蕾; 廖健寧; 黃家興; 郭紅超
-
雙(3,4,5-取代吡唑基)甲烷衍生物高能量密度材料的分子設計
作者:王萬軍; 李歡; 潘仁明; 朱衛華
-
諾蒎酮基噻唑腙類化合物的合成及對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
作者:張強健; 王蕓蕓; 趙雨珣; 馬崇慧; 楊益琴; 徐徐; 谷文; 王石發
-
碳酸鈉促進的羧酸對α,β-不飽和酮的Oxa-Michael加成合成酯
作者:王興予; 朱雪慶; 姜煒; 高亞茹
-
三氯異氰尿酸促進下腙的氯化反應研究
作者:宗吳中; 胡雨來; 王小平; 劉佳欣; 黃丹鳳; 王克虎
-
氮雜環卡賓(NHC)催化下多取代環戊烯的串聯合成
作者:李莎; 楊雯涵; 羅鮮; 姚昌盛
-
苯基三氟硼酸鉀催化的硅烷還原羰基化合物成醇反應
作者:劉建輝; 王星旸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