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中國廣播》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作者與單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數一般不超過5人,作者單位不超過3個。及時作者須附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地址、郵編、年齡、性別、民族、學歷、職稱、職務;其它作者附作者單位、地址和郵編。
(二)參考文獻須選用公開發表的文獻,不得引用內部資料、待發文獻。須按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列于文后,并在文中相應位置加注序號。
(三)文題應簡明、具體、確切,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盡可能不用副標題。
(四)摘要(200~400字,需有簡明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結果、結論等,不少于200字)。中英文。
(五)來稿文責自負。根據《著作權法》,結合本刊具體情況,編輯部可作修辭等文字修改、刪節,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則需征求作者意見。修改稿逾期不返回者,按自動退稿處理。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中國廣播》是一本在新聞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93年創刊,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為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11-3074/G2,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004-9061。
該刊設置了行業視野、CMG觀察、本期關注、全媒體傳播研究、面對面、廣電業務探索等欄目,覆蓋新聞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新聞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中國廣播發表范例
-
增強“四力”需要機制保障——兼談山東新聞廣播的實踐探索
作者:張新剛
-
試論主流媒體堅守文化自信的社會責任
作者:朱珊珊
-
打造“四全”媒體,助力城市廣播融合升級
作者:王洪亮
-
融媒體時代傳統廣播渠道和節目制作之變
作者:劉茵林
-
融媒體背景下對教育廣播的探索與思考
作者:付天喜
-
抗戰廣播與近代高等教育的完美“聯姻”——《抗戰強音:昆明廣播電臺與西南聯大》簡評
作者:吳星晨
-
國家廣電總局舉辦網絡視聽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宣傳活動
作者:--
-
本刊融媒調研系列:區域媒體的融合轉型之道--以佛山人民廣播電臺的實踐為例
作者:肖婧為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行2019年國慶文藝轉播和2020年春節聯歡晚會工作啟動會
作者:央視網
-
堅持內容為王打造地方臺融媒體建設新流程--以廊坊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建設為例
作者:田秀紅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