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科學》期刊評職稱是否可用,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進行判斷,可以通過聯系雜志社或咨詢在線客服獲取更多信息。
評職稱需結合以下因素綜合判斷:
一、期刊資質與收錄情況
(1)?國內期刊基本要求?:若具備國家新聞出版署備案的CN刊號(國內統一刊號)及ISSN號(國際標準刊號),且未被列入預警名單,則符合多數單位對職稱論文的資質要求。
(2)?數據庫收錄情況?:若被知網(CNKI)、萬方、維普等國內主流數據庫收錄,認可度更高;若僅為普通期刊或電子期刊,部分單位可能限制使用。
二、單位政策與學科差異
(1)?單位明確要求?:部分高校或教育機構可能指定需發表在國內核心期刊,而《中國環境科學》期刊若未入選此類目錄,則可能無效。
(2)學科傾向性:環境類職稱評審中,國內期刊通常更受重視。
三、論文質量與作者身份
內容相關性:論文主題需與申報職稱的專業方向一致,且需為獨立或第一作者完成。
加分權重:普通期刊論文通常用于中級職稱評審,高級職稱可能要求核心期刊或更高影響力成果。
綜上,期刊能否用于評職稱需以單位政策為準,建議結合期刊實際水平和個人職稱等級綜合考量。
《中國環境科學》是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的環境類學術期刊,創刊于1981年,國內統一刊號CN:11-2201/X,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0-6923,在環境學術領域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該刊出版周期為月刊,主要欄目有:大氣污染與控制、水污染與控制、固體廢物、土壤污染與控制、環境微生物、環境生態、環境毒理與健康、環境影響評價與管理等,其內容突出理論性、學術性和探索性,為不同研究方向的學者和環境工作者提供了交流和發表成果的平臺。
其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現被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EI 工程索引(美)、CA 化學文摘(美)、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Pж(AJ) 文摘雜志(俄)、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多個電子期刊數據庫收錄,其發表的文章具有較高的學術質量和廣泛的傳播度,曾被
- 北大核心期刊(2023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
- 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
-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
-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2003)
-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2000-2002)
-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1998)
-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擴展(2017-2018)
-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23-2024)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21-2022)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19-2020)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17-2018)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15-2016)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13-2014)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11-2012)
- Web of Science數據庫
- Scopus數據庫
- 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 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
-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
- 工程索引
- 化學文摘(網絡版)
- 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
- 文摘雜志
等收錄,這些收錄情況進一步提升了的學術影響力和認可度。
此外,還獲得了百種重點期刊、Caj-cd規范獲獎期刊、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科雙效期刊、RCCSE學術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中國百種杰出學術期刊等,這些榮譽不僅是對期刊過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對未來發展的激勵。
中國環境科學發表范例
-
《中國環境科學》刊發論文獲評"第二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
作者:--
-
《中國環境科學》2011~2014年發表的論文中20篇入選"領跑者5000"提名論文
作者:--
-
《中國環境科學》獲評“2014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作者:--
-
《中國環境科學》核心影響因子學科排名實現五連冠
作者:--
-
《中國環境科學》喜獲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TOP50項目資助
作者:--
-
《中國環境科學》再次獲評"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A+)",位列學科榜首
作者:--
-
曝氣策略調控CANON工藝降溫降基質穩定運行
作者:謝弘超; 王曉東; 王偉剛; 張姚; 史勤; 王亞宜
-
投加羥胺原位恢復城市污水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工藝
作者:李佳; 李夕耀; 張瓊; 彭永臻
-
電磁波加載回流污泥對A^2O厭氧池功能的影響
作者:桑穩姣; 李棟; 馮逸捷; 豐洋洋; 張宛君; 徐茜
-
Mg^2+、Ca^2+對厭氧消化系統中CO2的捕獲和營養鹽的回收
作者:龔林林; 張衍; 姜倩倩; 崔敏華; 劉和; 章湝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