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中國科學美容》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chuàng)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qū)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chuàng)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 題名要簡明確切,能反映文稿的中心內容。不得使用簡稱、縮寫、化學結構式、藥品商品名等不規(guī)范名詞,盡量不設副標題。中、英文文題必須一致。
(二)作者署名置于題名下方,作者單位名稱(具體到科室)在作者署名下面標示,同時標注所在省、市名稱和郵編。不同單位的作者在右上角用1,2,3……標出,并在下面寫出1,2,3……對應的單位;通訊作者須在名字右上角用“▲”標注。英文署名作者、工作單位應與中文一致,漢語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間空格,姓全大寫,復姓應連寫,名的首字母大寫,雙名中間加連字號,姓與名均不縮寫。工作單位的英文應在郵編后加國名,英文地址應采用單位統(tǒng)一對外地址。
(三)作者應在文中相應內容處標注閱讀過的文獻資料。參考文獻的引用,應為作者親自閱讀過的文獻。參考文獻的標注采用順序編碼制,按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依次編號,將序號置于方括號內,如[1],[1-2],[3-6]。
(四)題目:應反映文章主要內容,一般不用副標題,不超過20個漢字,避免使用非公知的外文縮寫。
(五)正文 一般由前言 (引言)、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組成。前言應簡明扼要地概述研究思路、國內外現狀、理論依據,并應明確說明本文目的。文中所用主要儀器、試劑、動物和植物應說明來源和規(guī)格。凡文獻已有記述的方法,一般可引用文獻。對自己創(chuàng)新的方法,則宜詳述。數據應準確,有可重復性,應做統(tǒng)計學處理;診斷和療效標準應注明出處。研究設計應告知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方法。如調查設計分為前瞻性、回顧性或橫斷面調查研究;實驗設計討論應明確具體的設計類型,如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正交設計等;臨床試驗設計應明確屬于第幾期試驗、采用了何種盲法措施等。討論應簡練精辟,所得結果不管正負應符合實際,避免不成熟的論斷。文中涉及的量和單位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規(guī)定執(zhí)行,數字執(zhí)行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數字用法》,標點符號執(zhí)行GB/T15834《標點符號用法》。
(六)按學術研究規(guī)范和編輯部的有關規(guī)定,認真核對引文、注釋和文中使用的其他資料,確保引文、注釋和相關資料準確無誤。如使用轉引資料,應實事求是注明轉引出處。
(七)本刊采用論文的參考文獻數量:綜述類不低于25條,論著稿件不低于20條;其他稿件一般不少于15條。單條參考文獻引用的文字敘述要盡量簡短。引用文獻的總字數不得超過全文字符數的25%、單篇文獻的引用字數不得超過全文字數的10%,除定義、法規(guī)、標準外,盡量引用近五年(包括論文發(fā)表當年)的文獻,其中引用近兩年(包括論文發(fā)表當年)文獻的數量一般在50%以上。內部資料、鑒定會資料、待發(fā)表文章、說明書和CA(可引用原期刊)等不可列為參考文獻。文獻的作者3人以下一并列出;3人以上,寫出3人后,加“,等”。參考文獻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xù)編碼的序號置于方括號中,并根據先后次序排列于正文后;參考文獻的序號加方括號左頂格個位對齊。
(八)需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內容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不分段,用第三人稱撰寫。
(九)基金或課題項目:若要標注獲得基金或課題贊助的論文,應注明基金或課題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項目編號。
(十)圖和表應少而精,應有“自明性”,即只看圖、圖題,不閱正文就可理解圖意。圖和表不要重復同一數據。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中國科學美容》是一本在科學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93年創(chuàng)刊,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科協;大眾科技報社;中國;北京天然香妝品研究所主辦,為月刊,國內統(tǒng)一刊號為CN:11-3244/R,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004-9681。
該刊設置了專家論壇、論著、綜述、基礎研究、臨床研究、臨床病理、臨床麻醉、臨床護理、個案報告、中醫(yī)美容、美容心理、醫(yī)護論壇、醫(yī)學教育、技術革新、藥物與臨床、器械設備、醫(yī)療管理等欄目,覆蓋科學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科學領域的最新動態(tài)和發(fā)展趨勢。
中國科學美容發(fā)表范例
-
菏澤市結核病防治十二五規(guī)劃實施效果評價
作者:孫付勝; 陳秀英; 皇甫蓓蓓; 劉雅娟
-
桃紅四物湯加減改善婦女月經不調及生活質量的探究
作者:何雪萍; 黃婕
-
大柴胡湯治療急性胰腺炎腸麻痹的臨床研究
作者:丁云東; 郭秀偉; 于秀梅; 谷右天; 劉紅書; 金維良; 谷越濤
-
肱橈關節(jié)松動術聯合針灸治療網球肘的臨床分析
作者:黃健
-
耳尖、少商穴位放血治療急性咽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作者:楊郁
-
健脾通絡湯治療脾胃虛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效果研究
作者:黎友隆
-
左氧氟沙星聯合頭孢曲松鈉治療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
作者:鄭雪瓊; 翟燕珍; 朱彩紅
-
地西他濱聯合CAG方案治療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臨床療效觀察
作者:陳光; 陸屹峰; 朱玲玲; 董莉
-
生長抑素在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后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
作者:陳康壽; 吳雄輝; 黃偉; 張維燕
-
臨床藥學監(jiān)測在頭孢哌酮/舒巴坦治療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藥革蘭陰性菌中的應用
作者:譚森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