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儒學》期刊投稿需要注意以下信息:
一、基本投稿方向
該刊是一本由中華孔子學會主辦的文化期刊,2006年創刊,本刊主要欄目有:宋明儒學、現代儒學的展開、儒家倫理、儒學縱橫。旨在推動文化學科發展和文化教學實踐創新。
二、內容與格式規范
(一)面向國內外學者公開征稿,尤其歡迎理論性、實證性、綜述性、創意性的論文,要求論文論題明確、學術性強、論證充分、數據可靠、行文規范。
(二)凡在本刊發表的作品版權屬于編輯部所有,其他報刊、網站或個人如需轉載、翻印、復制、鏡像等,須經本刊同意,并注明轉載自本刊。
(三)引注二手文獻、資料,需注明該原始文獻資料的作者、標題,在其后注明“轉引自”該援用的文獻、資料等。
(四)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等,或者采用1、1.1、1.1.1等,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五)附錄內容較少,與參考文獻排在同一頁;如出現內容較多,則另起一頁。附錄的字體為12磅,Times New Roman字體,加粗。附錄內容格式要求與正文一致。
(六)一般注釋采用附注的形式,即在正文需注釋處的右上方按順序加注數碼l、2、3、……,在正文之后寫明“附注”或“注釋”字樣,然后依次寫出對應數碼l、2、3、……和注文,回行時與上一行注文對齊。
(七)主要作者的工作單位應寫明單位全稱、所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作者簡介寫明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籍貫、職稱、學位、簡歷及研究方向(任選)。
(八)摘要應采用第三人稱寫法,不要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以及眾所周知的介紹性內容,切忌把應在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避免出現圖表、公式和參考文獻的序號。
(九)論文所涉及的研究如果得到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資助,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編號)”,并附基金資助證書復印件。
(十)為確保圖像資料的準確性,所提供圖版均請詳細標注尺寸信息和資料來源。如文中插入圖版、符號或外文較多,請同時提交該論文的PDF版,以便排版時參考。
三、審稿周期
《中國儒學》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發行周期為:年刊,期刊級別:部級期刊,建議投稿前仔細核對格式要求,避免因細節問題延誤發表。
《中國儒學》創刊于2006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它是由中華孔子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其目標是在學會內部推動儒學研究的發展,同時也向海內外廣泛開放,聯合儒學研究者,對中國悠久而博大精深的儒學傳統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討。
儒學源遠流長,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哲學思想和道德價值。它致力于通過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發表,深入挖掘儒學傳統的內涵和理論體系,使其在當代的人類精神生活和文明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期刊廣泛聯合儒學研究者,邀請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共同推進儒學研究的深入。該期刊的研究范圍涵蓋了儒學的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包括儒家經典、思想史、儒學哲學、教育理論、倫理道德、社會思想等等。通過對這些方面的研究,期刊旨在激活儒學傳統的內在精神和獨特價值,探索其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和應用,并為儒學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一個廣泛交流和學術互動的平臺。
除了學術研究,該期刊也關注儒學的傳播和推廣工作。通過定期出版權威的學術論文以及其他相關內容,如學術講座、會議和研討會等,為儒學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一個深入交流和學習的機會,促進儒學的傳統與現代的對話與融合。
該刊被國內多個核心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這顯示了其在文化學界的學術影響力和權威性。
此外,《中國儒學》期刊還榮獲了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這些榮譽不僅證明了其學術質量得到了廣泛認可,也為其在文化學術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