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論衡》期刊投稿需要注意以下信息:
一、基本投稿方向
該刊是一本由山東社會科學院主辦的文化期刊,2016年創刊,本刊主要欄目有:古代文學研究、古代文化研究、儒家哲學研究、文獻典籍研究、現當代文化研究。旨在推動文化學科發展和文化教學實踐創新。
二、內容與格式規范
(一)來稿文責自負。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負責,且保證稿件內容不得抄襲或重復發表。編輯部對來稿有權做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實質性內容修改需征得作者同意。
(二)符合本刊編輯方針和出版宗旨,內容健康,學術性強,具有真實性、科學性、理論性、實用性,創新性,文字精煉,語句通順,主題明確,重點突出。
(三)參考文獻引用要科學、合理,特別是要尊重已在本刊發表過相關論文的作者的勞動,引用時應盡量考慮引用,要有一定的文獻引用量。
(四)論文題目宜簡煉、準確,必要時可加副標題。主副標題要各有側重,主標題盡量傳遞核心論點、學術創新點,副標題應限定研究范圍、學科范圍,廓清研究對象,標識文章性質。題目用華文中宋小二號字,居中。
(五)引言作為論文的開場白,應以簡短的篇幅介紹論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對相關領域內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進行簡要的概括。
(六)本刊注釋均采用腳注形式,文末不列參考文獻。注釋序號采用1,2,3……;同一文獻被反復引用者,從第二次引注開始可標為“同注某某”。
(七)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畢業院校、職稱、研究方向、目前從事何種工作、聯系電話、手機、電子郵箱、通訊地址及郵編。
(八)稿件摘要一般為200~300字,用第3人稱對全文內容進行準確概括,主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結論等。
(九)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市級以上基金資助或屬攻關項目,應標注于文章參考文獻后,書寫內容包括:項目來源、項目名稱及項目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或影印件。
(十)若文中涉及表格或圖片,原則上不跨頁,表須有置于表格上方的編號與表頭,圖須有置于圖片下方的編號與圖說,編號均以阿拉伯數字排序。
三、審稿周期
《中國文化論衡》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發行周期為:半年刊,期刊級別:省級期刊,建議投稿前仔細核對格式要求,避免因細節問題延誤發表。
《中國文化論衡》創刊于2016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它是一本由山東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該刊物旨在成為中國文化研究領域的高端學術品牌,致力于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的研究。
該期刊主要刊載與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相關的最新研究論文及其他文章。它擁有多個常設欄目,包括專輯、專題、理論探討、書評、學術動態和專家訪談等。這些欄目覆蓋了廣泛的話題,旨在提供多元而深入的學術視角,探討中國文化的多個方面。該刊物每年出版兩期,分別在4月和10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它的出版周期為半年一次,以確保質量和學術深度。通過定期出版,它為學者們提供了發表研究成果和學術觀點的平臺,同時也為讀者提供了一個獲取最新研究動態和理論成果的渠道。
中國文化論衡旨在促進學界的學術交流和合作,推動中國文化研究的深化和發展。它匯集了眾多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和觀點,為學術界和文化界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通過該刊物的閱讀,讀者可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當代文化的發展,深入探討文化現象的意義和價值。
該刊被國內多個核心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這顯示了其在文化學界的學術影響力和權威性。
此外,《中國文化論衡》期刊還榮獲了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這些榮譽不僅證明了其學術質量得到了廣泛認可,也為其在文化學術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