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然醫學》期刊提供以下投稿方式及注意事項:
一、在線投稿:通過期刊官網在線投稿,系統支持稿件上傳、進度查詢及審稿意見反饋,需注冊賬號后提交。
二、郵箱投稿:部分欄目接受郵箱投稿,《中國自然醫學》期刊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鼓樓西大街154號。
三、注意事項:在投稿前,務必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
投稿須知:
(一)來稿應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創新性和實用性,要求科研設計合理、統計學方法正確、資料真實、數據可靠、論點鮮明、結構嚴謹、層次清楚、條理分明、概念清晰、詳略得當。
(二)作者姓名列于中文文題之下,署名順序應在投稿前由全體作者共同討論確定,在文稿編排、修改過程中一般不應再作更改,確需改動時必須出示單位證明。文中作者如屬不同單位、院、所、科(室),應在工作單位項下列出各作者所屬單位的名稱、地址、郵編和國名。
(三)來稿請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一般不超過400個漢字,英文摘要宜控制在300個實詞以內。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基本對應,必要時亦可略有擴展。摘要應著重描述研究或觀察結果中新的和重要的內容,用第三人稱撰寫,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評論和解釋,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凡適合撰寫結構式摘要的文稿(如論著、實驗室檢測與診斷、抗病毒藥物與治療、疫苗免疫、現場調查與疾病控制等),其摘要應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包括研究的實驗設計方案、對象來源、納入和排除標準、分組、干預措施、觀察指標)、結果(包括關鍵性或主要的數據,統計學分析應包括統計方法及統計值)和結論,結論要與目的相呼應。應寫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和“結論(Conclusions)”小標題的形式。對不適合撰寫結構式摘要的文稿,其摘要可撰寫成報道性摘要或報道-指示性摘要。英文摘要應包括題目、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姓每個字母大寫,名首字母大寫,雙字名中間加連字符)、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郵政編碼、國名、通訊作者及其E-mail地址。應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如作者工作單位不同,只列出第一作者的工作單位,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時在第一作者的單位名稱首字母左上角加“*”。綜述應有英文題目、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和中英文關鍵詞。
(四)前言應力求簡潔,能吸引讀者,清晰地告訴讀者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引導讀者閱讀全文。
(五)正文中層次標題應簡短明確,同一層次標題應盡可能排比。不同層次的標題,有上下關系者,在內容上應相互聯系。題末不加標點符號,空1字書寫內容。
(六)注釋中重復引用文獻、資料時,第一次必須引用完整信息,再次引用時可以略寫。若為注釋中次第緊連援用同一文獻、資料等的情形,可使用“同上注”。
(七)要按邏輯次序在論文正文、表格和圖中介紹,正文內不要重復表格或圖片中的數據,只需強調或總結重要的觀察內容。
(八)摘要:論著性文章需附600字(詞)左右的中、英文摘要。結構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要列出主要數據和具體統計學結果)、結論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
(九)各級基金項目應在文章首頁以頁下注形式標注,例如“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項目編號。
(十)計量單位執行GB3100/3101/3102-1993《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所有部分)量和單位》的有關規定,并以單位符號表示。
保持聯系暢通:在投稿后,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編輯部在審核過程中能夠及時與作者溝通。
耐心等待審核:由于編輯部工作量較大,審核過程可能需要一定時間,預計審稿時間為:1-3個月,作者應耐心等待審核結果,并避免頻繁催稿。
綜上所述,向《中國自然醫學》期刊投稿可以選擇在線投稿或郵箱投稿兩種方式。在投稿過程中,作者應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并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與編輯部溝通。
《中國自然醫學》期刊是一本在我國醫學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它致力于為醫學理論研究者和醫學實踐工作者搭建交流平臺,全方位展示醫學領域的前沿成果與實踐經驗,創刊于1999年,是由國家衛生部主管,中華預防醫學會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國際刊號:2095-0136,國內刊號:11-5969/R。
中國自然醫學發表范例
-
福州市2007年流動人口麻疹和風疹抗體水平監測
作者:張宏 黃曉霞 陳劍惠
-
社區護理督導強化飲食治療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分析
作者:陳玉蘭 李彩霞
-
江蘇省響水縣2002-2008年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情況調查分析
作者:王海東
-
廣東省揭陽市暗娼人群艾滋病相關知識與態度調查分析
作者:林宏波 林偉波 鄒鵬飛
-
2005-2007年某科研單位人員高血糖變化趨勢分析
作者:楊紅寧 李葉 武海濱
-
小兒腹腔手術中血管活性物質的變化對血壓的影響
作者:馬長松
-
本刊對四舍五入的要求
作者:--
-
頸托配合中藥治療氣虛血瘀型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
作者:王禹增 牟世祥 李春梅 李勇 李明明
-
產后腹部按摩對剖宮產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療效觀察
作者:陳少青 翁雪玲 趙婉文 彭靜
-
像束激光治療萎縮性痤瘡瘢痕患者的護理
作者:楊素蓮 張云青 李歡 朱國興 賴維 陸春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