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創傷》期刊提供以下投稿方式及注意事項:
一、在線投稿:通過期刊官網在線投稿,系統支持稿件上傳、進度查詢及審稿意見反饋,需注冊賬號后提交。
二、郵箱投稿:部分欄目接受郵箱投稿,《中華創傷》期刊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大坪長江支路10號。
三、注意事項:在投稿前,務必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
投稿須知:
(一)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指的是文中明確引用的文獻,具體內容置于文尾,用楷體五號字。在文中用上標標注,編號為[1][2][3]。引用文獻是著作的,需在上標上同時標注頁碼。
(二)已在非公開刊物上發表,或在學術會議交流過的文稿,或已用其他文種發表過的文稿(可以不再列出英文文題和英文摘要),不屬于一稿兩投,但必須注明首次發表的刊物。
(三)同一篇文章有無圖序須統一。圖序和圖題用5號黑體,圖注、圖字和分圖題用6號宋體。圖序與圖題中間空一格,圖題末尾不加標點,居中位于圖下方。
(四)作者姓名,職稱、學歷、職務以及工作單位、聯系方式、電子郵箱。
(五)摘要:論著性文章要附4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結構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要列出主要數據)、結論4部分。
保持聯系暢通:在投稿后,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編輯部在審核過程中能夠及時與作者溝通。
耐心等待審核:由于編輯部工作量較大,審核過程可能需要一定時間,預計審稿時間為:1-3個月,作者應耐心等待審核結果,并避免頻繁催稿。
綜上所述,向《中華創傷》期刊投稿可以選擇在線投稿或郵箱投稿兩種方式。在投稿過程中,作者應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并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與編輯部溝通。
《中華創傷》期刊是一本在我國醫學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它致力于為醫學理論研究者和醫學實踐工作者搭建交流平臺,全方位展示醫學領域的前沿成果與實踐經驗,創刊于1985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國際刊號:1001-8050,國內刊號:50-1098/R。
中華創傷發表范例
-
個體化數字化三維鈦網在額顳部超低骨瓣顱骨缺損修補術中的應用
作者:魏曉捷; 陳再豐; 傅小君; 許信龍; 潘紅松
-
《中華創傷雜志》對運用統計學方法的有關要求
作者:--
-
保留椎體后壁的前路技術治療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王清; 王松; 王高舉; 鐘德君
-
醫學論文寫作中的注意事項
作者:--
-
頸椎間盤置換與相鄰節段融合的治療選擇
作者:任先軍; 初同偉; 蔣濤; 王衛東; 王建; 李長青
-
頸脊髓損傷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險因素
作者:焦新旭; 馮世慶; 于鐵強; 李景偉; 張學利; 鄧樹才; 姜文學; 王景貴
-
關于論文寫作中的作者署名與志謝
作者:--
-
胸腰椎骨折手術入路選擇及療效分析
作者:胡建華; 張曉星; 茍景躍
-
椎間融合器聯合椎弓根螺釘系統治療腰椎滑脫
作者:邱海航; 張宏宇; 蔡學海; 陳智平
-
本刊關于樣本數、隨訪時間的規定
作者:--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