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作者單位:單位全稱,省市名(省會城市或直轄市只標市)、郵政編碼。
(二)附300字以內內容摘要,3~5個關鍵詞。
(三)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表置于文末,其排列順序以正文出現的先后為準,文內用方括號按先后順序標注,且置于行文的右上角。
(四)本刊采用匿名審稿制。來稿均由編輯委員會送呈校內外至少兩位同行專家審閱,再由編輯委員會決定是否采用。
(五)圖、表力求簡明清晰,墨色要黑,線條要勻,圖中文字、符號、坐標中的標值必須寫清,并與正文一致。照片要求圖像清晰,層次分明;表格一律采用三線表。圖、表中出現的數值都應標有明確的量與單位。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是一本在醫學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81年創刊,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為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32-1137/R,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2095-2848。
該刊設置了呼吸系統核醫學、消化系統核醫學、綜述 、腫瘤核醫學、心血管系統核醫學、中樞神經系統核醫學、骨骼肌肉系統醫學 、論著摘要。等欄目,覆蓋醫學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醫學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發表范例
-
靶向肽介導的131I-PAMAM(G5.0)納米探針在甲狀腺髓樣癌鼠模型中的實驗研究
作者:馮成濤; 謝麗君; 鄧赟; 張海波; 鄭皓; 王梓延; 趙繼華; 朱高紅
-
布魯菌病性睪丸炎18F-FDG PET/CT顯像誤診為淋巴瘤一例
作者:周建明; 毛朝明; 陳躍華; 李林; 孔倩倩; 潘林宏
-
全身骨顯像肝脾及軟組織攝取一例
作者:羅亞平
-
64CuCl2作為正電子示蹤劑用于Cu代謝異常疾病診斷的研究進展
作者:蔡華偉; 謝芳; 彭方予
-
第九、第十屆《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編輯委員會全體會議紀要
作者:丁虹; 黃鋼; 李亞明
-
本刊有關論文中法定計量單位的書寫要求
作者:--
-
18F-FDG PET顯像在帕金森綜合征鑒別診斷及認知損害評估中的應用
作者:焦方陽(譯者); 左傳濤(審校者); 管一暉(審校者)
-
麥田里的烏鴉
作者:--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