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中國攝影家》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按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排在注釋之后。參考文獻的序號用數字加方括號表示,如[1]、[2]、[3]…,與正文中的指示序號格式一致。
(二)摘要應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四個部分,其中中文摘要約300字,英文摘要約600-800字。關鍵詞2至5個(中英文)。
(三)本刊實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收到稿件1個月內無論是否刊用,均會答復作者。
(四)作者真實姓名、工作單位,聯系方式及通信地址,方便聯系溝通。
(五)年份中的前兩位數不可省略,如:‘'01年”應為“2001年”。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中國攝影家》是一本在藝術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88年創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為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11-2830/J,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003-7233。
該刊設置了卷首語、特別報道、專題、年度中國攝影家、世界窗、史·論·評、青年十問、靜觀、國家文化公園、會員佳作、光影尋夢等欄目,覆蓋藝術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藝術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中國攝影家發表范例
-
徐勇:從記錄到藝術
作者:李德林; 李紅霞
-
泰晤士河故事集--德國攝影師茱莉婭·富爾頓-貝敦作品
作者:茱莉婭·富爾頓-貝敦(攝影)
-
明日未竟——奧地利攝影家斯蒂芬妮·莫斯漢茉作品
作者:斯蒂芬妮·莫斯漢茉
-
“我喜歡會說話的自然”——訪青年攝影師陳卓
作者:段琳琳; 陳卓(攝影)
-
洄:與自己和過去和解
作者:段琳琳; 汪瀅瀅(攝影)
-
精神原鄉
作者:吳凡(文/攝)
-
平行世界
作者:唐咸英(文/攝)
-
中東印象
作者:李亞楠(文/攝)
-
回望中國新聞攝影高等教育70年⑴
作者:盛希貴
-
2018年度攝影藝術發展研究報告(下)
作者:李樹峰; 王保國; 陽麗君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