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中國音樂》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chuàng)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qū)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chuàng)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請標注文后參考文獻類型標識碼和文獻載體代碼。
(二)本書所有文章采論文格式,因此文章必須附有摘要與關鍵詞。
(三)稿件首頁包括:中文標題、作者姓名、中文摘要、中文關鍵詞。
(四)文題要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題下。
(五)來稿應嚴格遵守學術規(guī)范,內容表述清晰,語言流暢通達,邏輯嚴謹,形式完整。應當包含篇名、中文摘要和關鍵詞。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中國音樂》是一本在藝術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81年創(chuàng)刊,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管,中國音樂學院主辦,為雙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11-1379/J,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002-9923。
該刊設置了民族音樂學與傳統音樂理論、古代音樂史與近現代音樂史、作曲理論與作品分析、音樂教育、音樂表演、書評與述評等欄目,覆蓋藝術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藝術領域的最新動態(tài)和發(fā)展趨勢。
中國音樂發(fā)表范例
-
繼承創(chuàng)新的兩漢琴文化
作者:季偉
-
我國五聲音階的“奇功”
作者:劉正維
-
哈薩克歌曲跨界傳播的歷史追溯與當代解讀
作者:徐欣
-
新昌調腔的傳承現狀調查與研究——以2012-2016年劇目搬演為線索
作者:石瑩
-
從快速類板式唱段看京劇生旦分腔問題
作者:關意寧
-
試論科爾沁短調民歌伴奏與人聲的關系
作者:顏鐵軍
-
解析前南里村鑼鼓譜合頭與合尾
作者:夏侯玲玲
-
河南板頭曲《和番》的藝術特色——以箏曲為例
作者:李笑珂
-
高為杰:教師、作曲家與先驅者——數十年音樂變遷的重要見證者、跨文化之橋的筑建者
作者:高文厚; 劉鵬(翻譯); 高平(修訂)
-
東北民間音樂在當代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
作者:施詠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