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神經外科》期刊評職稱是否可用,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進行判斷,可以通過聯系雜志社或咨詢在線客服獲取更多信息。
評職稱需結合以下因素綜合判斷:
一、期刊資質與收錄情況
(1)?國內期刊基本要求?:若具備國家新聞出版署備案的CN刊號(國內統一刊號)及ISSN號(國際標準刊號),且未被列入預警名單,則符合多數單位對職稱論文的資質要求。
(2)?數據庫收錄情況?:若被知網(CNKI)、萬方、維普等國內主流數據庫收錄,認可度更高;若僅為普通期刊或電子期刊,部分單位可能限制使用。
二、單位政策與學科差異
(1)?單位明確要求?:部分高校或教育機構可能指定需發表在國內核心期刊,而《中華神經外科》期刊若未入選此類目錄,則可能無效。
(2)學科傾向性:醫學類職稱評審中,國內期刊通常更受重視。
三、論文質量與作者身份
內容相關性:論文主題需與申報職稱的專業方向一致,且需為獨立或第一作者完成。
加分權重:普通期刊論文通常用于中級職稱評審,高級職稱可能要求核心期刊或更高影響力成果。
綜上,期刊能否用于評職稱需以單位政策為準,建議結合期刊實際水平和個人職稱等級綜合考量。
《中華神經外科》是由中華醫學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的醫學類學術期刊,創刊于1985年,國內統一刊號CN:11-2050/R,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1-2346,在醫學學術領域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該刊出版周期為月刊,主要欄目有:專家述評、臨床與基礎論著、經驗介紹、專家講座、技術改進、手術技術、病例報告、綜述、爭鳴、讀者來信、國內外學術動態等,其內容突出理論性、學術性和探索性,為不同研究方向的學者和醫學工作者提供了交流和發表成果的平臺。
其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現被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多個電子期刊數據庫收錄,其發表的文章具有較高的學術質量和廣泛的傳播度,曾被
-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
- 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23版)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11-2012)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13-2014)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15-2016)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17-2018)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19-2020)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21-2022)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23-2024)
- 醫學文摘
-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
-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等收錄,這些收錄情況進一步提升了的學術影響力和認可度。
此外,還獲得了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等,這些榮譽不僅是對期刊過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對未來發展的激勵。
中華神經外科發表范例
-
海綿竇海綿狀血管瘤的影像特征和顯微手術
作者:王漢東; 史繼新; 杭春華; 成惠林; 潘云曦; 謝樺; 胡志剛
-
2011年第一屆全國脊柱神經外科大會通知
作者:--
-
支架輔助栓塞治療寬頸前交通動脈瘤的血管形態學改變研究
作者:黃清海; 吳永發; 劉建民; 許奕; 洪波; 張磊
-
重型顱腦創傷急性硬膜下血腫快速消失一例
作者:陳軒; 申明峰; 姚宏偉; 楊帆
-
輔助栓塞技術治療顱內復雜動脈瘤的臨床應用(附36例報告)
作者:潘劍威; 歐昌江; 嚴敏; 范衛健; 賀紅衛; 吳中學; 詹仁雅
-
醫源性腦脊液鼻漏的內鏡治療
作者:汪永新; 欒新平; 朱國華; 杜郭佳; 吳昊; 張庭榮
-
顱內動脈瘤術后早期高壓氧治療對患者恢復的影響
作者:唐曉平; 張濤; 彭華; 譚敏; 漆建; 唐文國; 段軍偉; 羅仁國; 梅右君; 陳靈
-
血管內栓塞失敗后開顱手術治療顱內動脈瘤
作者:王守森; 張小軍; 王如密; 劉崢
-
手術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型硬腦膜動靜脈瘺
作者:孫懷宇; 王運杰; 佟志勇; 吳鵬飛; 王鵬; 王軍; 劉源
-
替莫唑胺治療難治性垂體腺瘤一例報告并文獻復習
作者:馬四海; 姚勇; 代從新; 鄧侃; 劉小海; 蔡鋒; 李桂林; 楊義; 馬文斌; 王任直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