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期刊提供以下投稿方式及注意事項:
一、在線投稿:通過期刊官網在線投稿,系統支持稿件上傳、進度查詢及審稿意見反饋,需注冊賬號后提交。
二、郵箱投稿:部分欄目接受郵箱投稿,《中外建筑》期刊地址: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馬王堆中路248號。
三、注意事項:在投稿前,務必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
投稿須知:
(一)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寫單位名稱(一、二級單位)、所在城市(不是省會的城市前必須加省名)、郵編,不同單位的多位作者應以序號分別列出上述信息;作者通訊地址、電話。
(二)正文中的文獻號碼,請寫于引用處的右上角,用方括號。引用文獻一般不超過20篇。引文必須準確,與原始書刊資料核對無訛誤。
(三)來稿請確保引用資料文獻的準確性,在投稿前進行原文核對,確保文章的客觀性和嚴謹性。
(四)來稿請在正文前寫150字左右的摘要和3至6個關鍵詞,摘要不宜以第三人稱寫成文章結構介紹,并且不得含自我評價。
(五)參考文獻:限為作者親自閱讀、公開發表過的文獻,只選主要的列入,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按其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列于文末,并依次將各編號外加方括號置于文中引用處的右上角。
保持聯系暢通:在投稿后,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編輯部在審核過程中能夠及時與作者溝通。
耐心等待審核:由于編輯部工作量較大,審核過程可能需要一定時間,預計審稿時間為:1個月內,作者應耐心等待審核結果,并避免頻繁催稿。
綜上所述,向《中外建筑》期刊投稿可以選擇在線投稿或郵箱投稿兩種方式。在投稿過程中,作者應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并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與編輯部溝通。
《中外建筑》期刊是一本在我國建筑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它致力于為建筑理論研究者和建筑實踐工作者搭建交流平臺,全方位展示建筑領域的前沿成果與實踐經驗,創刊于1995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信息中心;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信息中心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國際刊號:1008-0422,國內刊號:43-1255/TU。
中外建筑發表范例
-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學生宿舍使用后評價
作者:王松; 陳曉向
-
城市“門廳”的精神回歸--基于建筑現象學的東西方街巷空間比較
作者:劉罡
-
學校大門設計要點的初探
作者:譚志明
-
淺析臺灣國民小學閑置空間活化利用
作者:凌世德; 汪莉莉
-
基于虛擬模擬的地下商業街鋪裝視覺舒適度與設計要素研究--以徐州中心時尚大道地下商業街為例
作者:談為康; 任彥炳
-
全域旅游背景下鄉村旅游發展現狀研究--以衡陽市為例
作者:行云珩; 李晟; 王志遠; 吳博; 廖建軍
-
上海市虹口區北海寧路日僑建筑文化--以“豐陽館”為中心
作者:廖雯麗; 嚴夏子; 王一帆
-
淺析江南水鄉歷史街區的保護與利用
作者:黃新煜
-
陶瓷古村的歷史紋理--禹州神垕東大村的只言片語
作者:凌士義; 周靜杰
-
變革的啟示--麥克哈格所引發的風景園林設計范式轉換
作者:李嘉霖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