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期刊投稿需要注意以下信息:
一、基本投稿方向
該刊是一本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中國植物生理學會主辦的生物期刊,1964年創刊,本刊主要欄目有:綜述、研究報告、研究簡報。旨在推動生物學科發展和生物教學實踐創新。
二、內容與格式規范
(一)來稿應具有科學性、創新性和前瞻性,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或實踐意義,并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出版后的期刊和每篇文章均需接受主管單位的專家審讀。
(二)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單位(大小單位都要寫清,如:安徽大學外語學院)及所在省市、郵編,職稱或學位。
(三)題名要求以準確、簡明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短語,不必使用具有主、謂、賓結構的完整語句,最好不使用標點符號。
(四)摘要應采用第三人稱寫法,不要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以及眾所周知的介紹性內容,切忌把應在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避免出現圖表、公式和參考文獻的序號。
(五)正文中的文獻號碼,請寫于引用處的右上角,用方括號。引用文獻一般不超過20篇。引文必須準確,與原始書刊資料核對無訛誤。
(六)注釋采用頁下注(腳注)的方式。頁下注(腳注)中引證文獻標注項目一般規則為:中文文章名、刊物名、書名、報紙名等用書名號標注;英文中,文章名用雙引號標注,書名以及刊物名用斜體標注。
(七)百分數和幾分之幾,一律使用“%”和“x/x”,而不用“百分之五十”、 “四分之一”。另x% - x%不能省略成x- x%。
(八)基金項目指文章產出的資助背景,一般為國家或省部級基金項目項目名稱應按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中間用“;”隔開,每個項目須給出基金編號。
(九)文中插圖或照片的電子版應提供計算機文件,如JPG、TIFF 等格式,表格用三線表(必要時可加輔助線),表格上方給出表序(表1,表2,…)和表題。
(十)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要齊全。其著錄順序為:順序號,作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版本項(任選)刊名,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當整體引用時不注)。
三、審稿周期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發行周期為:雙月刊,期刊級別:省級期刊,建議投稿前仔細核對格式要求,避免因細節問題延誤發表。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創刊于1964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雙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雜志致力于為全球科研人員提供一個交流和分享植物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領域最新研究成果、技術進展和理論探索的學術平臺。該雜志旨在推動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為理解植物生命活動的機制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作為一份國際性的學術期刊,該雜志主要發表高質量的研究論文、綜述文章、短篇報告等,內容涵蓋了植物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的各個方面。該雜志特別關注植物生長發育、代謝過程、環境適應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與這些方面相關的分子機制和基因調控。該雜志的編輯團隊由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科學家組成,他們具有豐富的學術背景和經驗,為論文的審稿和編輯提供了專業的指導和建議。同時,該雜志還邀請了眾多國際知名專家擔任特邀編輯或編委,共同參與期刊的內容策劃和學術指導。
該雜志不僅關注最新的研究成果,還積極推動技術進步和方法創新。文章類型包括研究論文、綜述文章、短篇報告等,涵蓋了植物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的各個領域。這些文章不僅展示了最新的科研成果,還為讀者提供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討。此外,該雜志還非常重視學術交流和合作。通過組織線上或線下的學術活動,為科研人員提供了一個互動和交流的平臺。這些活動包括研討會、講座、學術會議等,旨在促進學術合作和共同進步。
該刊被國內多個核心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等,這顯示了其在生物學界的學術影響力和權威性。
此外,《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期刊還榮獲了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科雙效期刊等,這些榮譽不僅證明了其學術質量得到了廣泛認可,也為其在生物學術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