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法律傳統》期刊投稿需要注意以下信息:
一、基本投稿方向
該刊是一本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文化研究院主辦的政法期刊,2001年創刊,本刊主要欄目有:中國法律傳統、西方法律傳統、法政人物、文獻整理與翻譯。旨在推動政法學科發展和政法教學實踐創新。
二、內容與格式規范
(一)作者若欲另投他刊,請先與本刊編輯部聯系。切勿一稿兩投,一旦發現一稿兩投,將立即退稿;而一旦發現一稿兩用,本刊將刊登該文系重復發表的聲明,并在2年內拒絕以該文第一作者為作者的任何來稿。
(二)參考文獻應保持在5條及以上。參考文獻中的作者為1~3位時應全部列出,多于3位時只寫前3位,后面加“,等”即可;多位作者之間用逗號“,”隔開,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要齊全,順序要規范。
(三)文中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三級標題、四級標題的序號用“一、……”“1.……”“(1)……”標示。盡量不使用三級或三級以上的標題。
(四)腳注中的外文參考文獻要用外文原文,作者、書名、雜志名字體一致采用Times New Roman,書名、雜志名等用斜體,其余采用正體。
(五)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寫單位名稱(一、二級單位)、所在城市(不是省會的城市前必須加省名)、郵編,不同單位的多位作者應以序號分別列出上述信息;作者通訊地址、電話。
(六)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摘要采用第三人稱撰寫。英文摘要還應包括文題、文中所有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及郵政編碼,其后加列國名。
(七)基金項目論文: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為國家或部、省級基金或屬攻關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
(八)正文一般應包括以下幾個部分:①引言;②材料和方法;③結果;④討論;⑤參考文獻。
(九)圖表:文中盡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據應注明資料來源。
(十)排版和編輯:請注意,編輯部可能會對您的稿件進行編輯和修改。請接受編輯的建議和意見,并與編輯合作以確保您的稿件最終符合雜志的要求和標準。
三、審稿周期
《中西法律傳統》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發行周期為:半年刊,期刊級別:省級期刊,建議投稿前仔細核對格式要求,避免因細節問題延誤發表。
《中西法律傳統》創刊于2001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這本雜志注重選題的新穎性,并且力求在報道廣度和理論高度之間找到平衡,既為廣大讀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又保持學術水準。
中西法律傳統涵蓋的內容可能包括中西方法律傳統的比較研究、法律文化的交流與影響、不同法系的發展與演變等方面。通過這些研究,讀者有望深入了解中西方法律體系的異同以及背后的歷史、文化和制度因素。
雜志涵蓋的主題包括但不限于:中西法律制度的比較研究:對中西法律制度進行比較分析,探討其異同和演變。中西法律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研究中西法律文化的交流、相互影響和融合,探討傳統與現代的轉變和沖突。中西法律理論的發展:探討中西法律理論的發展趨勢,研究法學思想的轉變和創新。中西法律實踐的案例分析:分析中西法律實踐中的案例,探討在不同背景下的法律應對和解決方案。
這本雜志的學術價值可能得到了業界的認可,并且在廣大讀者中也受到了關注和好評。這表明該雜志為學術研究者和專業人士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學術交流和知識分享平臺。
該刊被國內多個核心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萬方收錄(中)等,這顯示了其在政法學界的學術影響力和權威性。
此外,《中西法律傳統》期刊還榮獲了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這些榮譽不僅證明了其學術質量得到了廣泛認可,也為其在政法學術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